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珍惜选民信任 新当局财经官员须德重于才

2008年03月26日 09:04: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说,新“总统”当选人马英九先生有一句名言:“胜选高兴一天就好”。对于许多汲汲于位的政治人物而言,他们确实只高兴一天;只是他们第二天开始就急着卡位、布局、挤上媒体猜测的名单。仅仅选后几天,民众都已经见识到这些热衷卡位者的功力。表面上看他们是如何受万民与舆论期待,事实上有不少消息都是这些人投出去的问路石。从现在到“五二○”还有五十几天,这样的吹捧戏码阅听人能忍耐多久,值得观察。我们在此不想跟着媒体做“阁揆”、“阁员”的猜谜,但要顺势提出两个思考方向,向马“总统”做呼吁。 

  大家都了解,当前台湾最关键、最急迫的问题,就是振兴经济;因此,许多“内阁”人事的猜测,都是以财经“部会”为主。由于台湾的经济布局有其时间紧迫性,故许多媒体的猜想人选,都是指向若干已有行政资历的卸任财经官员,预期他们上手较快、不需磨合即能启动业务。此外,也由于财经议题是当务之急,一般人也将“阁揆”人选锁定为财经背景者。前述这两种思考都不能说错,但恐怕也不尽然符合台湾人民的期待与现实的情况。 

  在二○○○年政党轮替之后,有不少财经官员先后下台。他们之中或许不乏能力强、经验丰者,但是摊开这些官员过去八年的资历,也许能提供一些补充的讯息。前朝旧官有些人到学校教书、到智库服务、到基金会做研究,只为了保住自己一些“大夫”清誉。但除此之外,也有人搭上两岸谈判的便车,预先在未来的经贸环节中卡了位;有人委身声誉欠佳的大财团,利用自己在行政体系中之影响力,方便财团雇主之运作;更有人自己募集资金做生意,将官场资本兑换为商场资本。财经公务员卸任之后当然可以做生意,但是八年之中自己身上有无沾染财团的色彩与利益的墨汁,恐怕是台湾人民相当在意的。 

  社论指出,台湾的经济确实困顿了若干年,在产业、金融等各方面也是百废待举;但是民间对于当前经济的认知,除了“不振”之外,还包括“不平”。如所周知,台湾过去数年财富与所得分配都在急速恶化,一般人常以“M型化”来描述。此外,在“二次金改”之后,扁当局将许多家官股银行、公营事业之所有权或股分移转给若干大财团,也使民间对获利财团积怨在心。如果马当局的新任财经首长有极为明显的财团色彩,那么即使其能力干才值得肯定,对民众而言,恐怕也有“怎么还是他们?”的愤怒。同理,台湾未来的经济布局许多都与两岸经贸有关;如果新的财经首长被发现竟然早已是关键开放环节的卡位者,则整个经济政策都会遭到质疑,甚至被扣上红帽子。在选前,连“两岸共同市场”的恐吓不实论述都能引起这么大的疑虑,财经首长的背景,又焉能忽视? 

  此外,虽然拼经济是当前首要任务,但社论却不认为新任“阁揆”就要以财经背景者出任。由于台湾的财经布局必然涉及两岸事务,因此,台湾财经问题背后所隐藏的非经济面问题,可能更为复杂。虽然马萧以两百多万票大幅度胜选,但不必讳言,台湾民间对于两岸经贸跨步还是有不小的歧见。一般而言,这些歧见多是政治面的;其沟通、对话、磨合、说服,在在都需要政治高手的艺术与耐性,而不是经济布局长才的单方面规画。在这样的体认下,财经干才可于第二线发挥腹案规划、沙盘推演的角色,如此方易事竟其功。

  总之,马英九先生背负着振兴台湾经济的重责大任,“内阁”的财经布局当然是重要的。社论非常同意马先生“德重于才”的用人原则,也提出了对于“德”的两点期待:新财经“阁员”必须没有财团与两岸的利益勾连。拼经济若是方向错误还能修正,但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就必然会挫败。财经“阁员”的“才”只能避免政策的误差,而唯有“德”才能让台湾人民信任。 

  最后,社论向那些蠢蠢欲动的、亟思官场大位的放话者与炒作者提出呼吁:给我们的新“总统”一点空间吧!大位不以智取,更何况选后才几天就开始炒作,也不能算是“智慧”之举吧?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