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一项全新倡议,引发广泛关注。中东欧国家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区域,在所有65个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数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于已经相当发达的西欧国家,中东欧国家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潜力,中国与其合作的互补性较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游走中东欧16国,在中国网观点中国开设《“一带一路”在中东欧》专栏,以学者视角解说“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系列之七
刘作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
在幽静的波罗的海东岸,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国度——立陶宛。这片土地遍布森林、湖泊、丘陵、河流,一年四季如诗如画,春晓秋冬绚丽多彩。立陶宛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仅与北京市朝阳区相当。立陶宛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是沟通东西欧、贯穿南北欧的桥梁。据1989年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测定,欧洲地理中心就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以北26公里处。从飞机上往下看,立陶宛境内的湖泊星罗棋布、大小不一,据统计立陶宛是欧洲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超过0.5公顷的湖泊有2800多个。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是“北方雅典”。这主要是在面积为3.6平方公里的老城,保留了几乎所有欧洲的建筑风格。很多建筑将哥特、巴洛克、文艺复兴和古典风格自然地融为一体。199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老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8月中旬,我访问立陶宛维尔纽斯,居住的酒店叫城门酒店(City Gate),就在晨曦之门(the Gate of Dawn)旁边,两者隔着一条马路。从晨曦之门进去,就可以饱览整个维尔纽斯老城了。
维尔纽斯观感
初到维尔纽斯,有很多感触。走访维尔纽斯老城,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宗教传统。在整个老城区域,荟萃了各种宗教建筑,美轮美奂。在老城的街道上徜徉,会有穿越历史的感觉。尽管这个立陶宛老城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觉得还应该做得更尽善尽美一些,多控制一些现代的元素。比如,我始终感觉如果把老城的街道设为步行街,则感觉会更规整一些。但在老城富有特色的街道上,游人如织,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穿梭其中,显得比较凌乱,对城市游人来说有点稍煞风景,也很会影响到游客观赏景色的心情。
老城旁边有很多集市,让人倍感亲切。立陶宛的大妈们充分利用方寸之地练摊,售卖各种农产品,瓜果类早,应有尽有。这一点则很像中国的集市,你可尽请挑选品尝,购物环境很亲民,市集杂乱、热闹、有氛围,卖的东西接地气。立陶宛各种特色的浆果,草莓、蓝莓、樱桃等非常诱人,而一群群蜜蜂在这些水果表面游弋,摊主也不去理它们,任由蜜蜂在水果上面“采蜜”。
维尔纽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展示着自己。传统在于一些住宅比较残破,缺乏修缮,部分交通基础设施陈旧,公交系统尤其比较陈旧,至今这个国家还没有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我还看到在维尔纽斯运行的火车,好像在中国朝阳区的火车博物馆看到相类似的型号。但是在议会大街上,规整的建筑让你觉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是较高的(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将立陶宛列入发达国家行列)。而大部分文物遗迹的修缮和维护则体现了该国较高的文物保护素养。该国百姓还是比较热情。中国人在这里还是不多(据说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多为经营餐馆或搞商品批发零售),如果跟立陶宛人打招呼或问路,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问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不少年轻人还能说几句日语,显示出日本在该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城市氛围虽好,但也不缺乏乞丐。个人感觉,这里的乞丐比起北京来还是缺乏一些“职业素养”,乞讨时不忘与亲朋故旧打招呼,嘻嘻哈哈,边聊天边乞讨的也有。当然,大部分用行为艺术乞讨的人还是很值得尊敬的。他们大多能够展示出一手好活,或吹拉弹唱,或精描细画。
立陶宛与“一带一路”倡议
总的来说,立陶宛人对“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了解,或者缺乏了解的兴趣。即使一些资深的智库,知道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年轻学者或者智库研究者就更别提了。应该说,只有立陶宛决策层的一小部分人了解和掌握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基本情况,而对于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立关系,还处在探索阶段。
在涉及到中国和立陶宛关系上,立方希望能够把更多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尤其是牛奶、肉类制品、水果等,希望能够尽快走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这里的农产品质量确实很高,品色味道俱佳,问题是供出口的数量很少。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东欧出口到中国的一个问题和矛盾。东欧国家希望扩大农产品出口到中国,但仍满足不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因为整体出口量较小,导致检验检疫、通关、运输等成本较高,这也造成近年来这些国家产品频频遭到中方市场冷落。在我看来,由于市场规模、生产和需求能力难以对接,部分中东欧的农产品只适合中国的小众市场,在有限的消费人群中才能实现。但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值得进口,因为现在中国的市场也在细分,小众市场也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快速成长的市场。在这一方面,中东欧特色的、有限的、质量较好的产品能够满足中国部分买家的需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上,立陶宛则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双方在深水港合作上有较大空间。目前,立陶宛官方和企业对中立双方在克莱佩达(Klaipeda)港口合作上表现出极大兴趣 ,它是波罗的海地区东西向交通运输动脉上的重要港口。其港口泊位水深 14.5 米,在最近 2 年内将疏浚加深到17 米,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可以直接挂靠。港口与通往欧洲腹地的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网络相连接。由于克莱佩达港与西欧地区、尤其是俄罗斯西部工业区的距离较近,因此是通往欧洲腹地比较理想的快速通道之一。该港 2006 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 20 万标准箱,居波罗的海三国的首位。目前,立政府加大对港口的扩建和改造以及提升现代化运营水平,期待来自中国的投资。2014年10月,连云港港口集团与立陶宛铁路公司和克莱佩达港口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国三方联手搭建连云港港至克莱佩达港的物流通道,打造向东延伸至东北亚和东南亚、向西延伸至北欧和西欧的洲际物流链。目前,中立双方在该领域合作前景比较看好。
前段时间,有传闻中国有兴趣投资立陶宛高铁项目。事实上,立陶宛现在正积极参与欧盟投资的项目。尤其是欧盟委员会刚刚通过的穿过波罗的海三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铁路)补贴项目,补贴金额高达119.3亿欧元。目前,中国和欧盟正在加强在互联互通上的融资合作,具体包括中方投资欧盟的战略投资基金和具体的基建投资项目。立陶宛期待中国有机会参与到此项目中来,共同推进双方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