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体制面临无所作为的窘境
从微观层面讲,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涉及人才的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以及资本的国际化等多个层面。但在讨论这些具体层面之前,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全球化在宏观方面的重大趋势。
就我所熟悉的经济领域而言,表面上看全球化确实处在倒退之中,国际贸易体制正在被空前削弱,世界贸易组织从未像现在这样弱过。与此相反的是,现在各种双边多边自贸协定、区域贸易集团和区域贸易安排蓬勃发展。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其中很多贸易协定都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TPP就是其中一例。那么,这种区域贸易的发展会不会是短暂的退一步、进两步,将来还是重回推进全球化的主流呢?这可能还有待观察。
不仅经济和贸易领域如此,整个全球化体制现在也是这个样子。联合国成立70年来,西方国家一直在削弱联合国组织。尤其是在无法控制联合国以后,它们搞了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等。可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会形成一种循环,使全球化体制变得毫无作为,这对全球化肯定是极大的打击。
总的来看,现在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某些世界性重大贸易或金融会议举行时经常引发举办地民众的游行示威。这就反映出一种奇怪现象,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一些工人阶级或普通民众是反对全球化的,真正支持全球化的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的商业利益集团。那么,类似西方这种反全球化浪潮,未来是不是也会发生在中国呢?要防止这类事情发生,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切实夯实全球化在民众中的基础,而不仅仅是体现在政府的努力和支持层面。(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主席 龙永图)
“走出去”的中国要警惕封闭惯性
第一,虽然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并且面临困难,但我认为其大趋势不可逆转。一个明显例证就是,1991年苏联解体时很多人感到震惊,觉得这么大一个国家就这样完了,将来怎么办呢?可谁都没想到,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全球统一市场。回顾过去20多年的历程,1991年全球GDP是23万亿美元,去年则达到了大概74万亿美元,这就是全球化大发展之路。
第二,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这是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化的具体行动。对此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重视欧洲,这也是亚投行给我们的众多启示之一。设想一下,如果亚投行没有14个欧洲国家加入,还能叫成功吗?美国国内有人说未加入亚投行是个错误,但若欧洲国家也没参加,美国人还会有这般反思么?
当然,欧洲确实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现在金融危机中心仍在欧洲;欧洲代议制民主陷入危机,希腊危机就是从代议制民主危机开始的;欧洲的福利社会包袱背不动了,而且改起来也很难。但这不能构成我们轻视欧洲的理由。对于中国崛起,美国的警惕性要远远高于欧洲。根据我在欧洲工作长达15年的感觉,欧洲国家在科技领域比美国、日本对中国开放多了,比如中法两国搞了P4实验室,那是非常先进的,在美国那里根本不可能。现在欧洲尽管面临困难,但其潜能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