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的城市到底如何?

时间:2015-01-26 08:38   来源:中国网

  世界银行则预测印度经济增长率为6.4%。全球经济引擎由中美双核拉动变成三核驱动,未必不是全球福音。就此而言,金砖国家也不是所谓的伪命题。

  作者:张敬伟

  张敬伟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金砖国家(五国)(BRICS),这个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创造的概念,在危机周期内形成了机制性合作实体。由于美欧日经济体迷失于危机中,金砖国家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经贸机构中获得了更多份额和发言权。国际社会一度认为,这一危机周期造就了金砖国家的逆势崛起,新兴市场和西方世界分庭抗礼的时代来临了。去年年初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的下行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高通胀和经济低迷,国际社会认为金砖国家“金”的成色不足,褪色了。

  国际社会说对了一半,美国经济的确复苏了,但欧洲和日本依然彷徨于后危机中。去年年中,中国主导成立了总部设在上海、初始资金千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当然,印度也成立了莫迪政府,罗塞夫再次当选巴西总统。最糟糕的当属俄罗斯,这个国家深陷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中,遭受西方多轮次的经济制裁,并在全球油价狂跌中迎来卢布危机。

  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市场和经济体能够躲得过危机的侵袭,只是受影响程度深浅而已。

  现在,全球经济和北半球的严冬一样极寒,在美丽又寒冷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得如火如荼。全球政商精英就各自关心的问题高谈阔论,金砖国家也是议题之一,观察家们对其未来还是不看好。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就认为金砖国家是个伪命题,他认为金砖国家已经过气了。也许是因为对着中国媒体说这番话的,他专门强调--现在除了中国其他都问题重重。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从来就没觉得金砖五国这个概念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也从来不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我的朋友奥尼尔发明的,这个杜撰出来的概念用意是好的——把一些发展迅猛的经济体归为一堆,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经济体完全不可做比。把金砖们拆开来说,巴西永远都有各种问题,俄罗斯就是个过了气又老掉牙的超级大国。长期看来,如果一定要把真正有实力的国家拎出来,那一定是中国第一,印度第二。”(见新浪财经)

  从法治基础、意识形态、市场规则等因素综合评价,沃尔夫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美欧主导下的全球市场,具有上述所列因素的趋同性。但须指出的是,本次经济危机周期由美及欧并延烧至日本乃至全球,凸显西方市场的结构性硬伤。这不仅让西方社会失去自信(G7扩容为G20,扩大新兴市场在IMF的份额,欧元区向中国求助等等),也给予新兴市场抱团取暖的契机。值得一提的是,金砖国家超越意识形态、市场不平衡等因素而形成机制性合作,本身就富有创造性。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秩序中取得的份额和发言权,也是实实在在的机制性成果。至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谁也不能否认其未来可能释放的叠加性成果。

  以金砖国家最富活力的中印两国为例,印度所缺者乃是百废待兴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所长者乃是过剩产能和富裕资本,两个新兴国家仅在此领域的互补合作前景可期,中印铁路合作项目就是。而且,中国还启动了“一带一路”外交,在亚欧腹地和非洲大陆扩展着中国基建和资本的影响力。其中,金砖国家也是合作受益方。因而,从金砖国家发展速度的迫降、产业结构差异和各自遇到的难题来分析,金砖国家的确不是成熟市场联合体。但金砖国家已经形成合作机制,而且中印双核的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全球化时代最富创意的机制,金砖国家现在不是空洞的概念,也不是被证伪的虚妄联合体,而是既存机遇又面临严重挑战。

  就2015年的全球经济大势言,美国经济算是实现真正复苏,3-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将傲视全球发达市场。就新兴市场而言,中国可维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世界银行则预测印度经济增长率为6.4%。全球经济引擎由中美双核拉动变成三核驱动,未必不是全球福音。就此而言,金砖国家也不是所谓的伪命题。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全球化和主权国家利益的矛盾,二是意识形态对市场化的滋扰。前者,即便是市场一体化拥有共同货币的欧元区,在危机来临也会发生争吵,危机深重时有些国家要退出欧元区,当下欧元区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也存在内部歧见。后者,以意识形态论市场优劣和发展前景,向为西方机构和观察家的立场。以金砖国家失色论为例,沃尔夫就把印度民主作为优于中国体制的关键要素。但印度总理莫迪成功的地方执政经验,却是借鉴中国而来。莫迪升格为印度总理,要想复制中国经验,印度民主恐非优势而是掣肘。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