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之后的中美高层外交值得期待

时间:2014-11-14 08:28   来源:中国网

  自从奥巴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6月在美国加州举行庄园会晤之后,此次奥巴马来华参加北京APEC峰会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将是他第四次与习近平主席见面。中美双方最高层级的互动相当频繁。然而此次来京,奥巴马的心情恐怕难以轻松。美国国内中期选举刚刚结束,民主党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国会完全由共和党掌控。不少评论家认为奥巴马因此将成为“跛脚鸭”总统。奥巴马多年来着力推动的重大国内政策包括医保和移民制度改革遭遇重大阻力。虽然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尚可、失业压力也得到缓解,但普通民众尚未从经济复苏中直接受益,政府满意度持续低迷。更令奥巴马难过的是,他的前手下在离职后纷纷反戈一击,包括前国务卿克林顿、前防长盖茨和帕内塔都对奥巴马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提出了批评。对2016年总统大选踌躇满志的克林顿甚至有意拉开自己与奥巴马的距离,担心奥巴马连累自己的选情。

  然而奥巴马真的成为无可作为的“跛脚鸭”了吗?至少在外交政策层面并非完全如此。相比在国内政策上受到的制度掣肘,美国总统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只要不涉及正式条约的签署,总统可以通过与外国政府缔结政府间协议推动自己的外交政策,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开国会限制。更重要的是,当美国总统在任期的最后阶段陷入国内政策泥沼时,往往会通过更积极的外交政策展现政绩。克林顿、小布什都在任期的最后两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外交成绩,而一早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也会希望利用最后两年在外交政策方面更有作为,巩固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政治遗产。

  如果奥巴马确有意愿在今后两年更加推动“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那么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应对和利用这一趋势,应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内一些评论热炒奥巴马的“跛脚”,嘲笑奥巴马执政的失败,是没有看到奥巴马执政困境对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带来的挑战和合作机遇。美国共和党执掌参议院后,共和党的资深保守派议员约翰·麦凯恩有可能成为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主席。与麦凯恩极其强硬的外交风格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更显理性和务实。在共和党人强势回归的背景下,与奥巴马开展积极对话不仅迎合了奥巴马的执政需要,也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建设性的中美关系,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与往届总统相比,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更具理想主义色彩。他上任之后曾积极尝试打破与敌对国家的长期隔阂,试图以更加开发的态度和积极接触的方式开拓美国外交的新局面。在中美关系上也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尤其重视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建立深入沟通交流的渠道,促进中美高层的相互理解和互信。这一政策与中国的传统外交理念是相符的。中国一直认为,两国的互信应该始于构建战略层面的政治互信;认为两国高层对重大国际事务进行深入沟通、建立共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政策层面的具体合作。既然奥巴马积极推动双方高层接触,中方也应借此机会最大程度地实现双方战略层面的增信释疑,着重沟通而不回避分歧,着重过程而不必看重具体成果,就重要的双边和国际事务进行务实坦诚交流。

  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在不断演变的国际战略格局中彼此定位。如何准确地判断对方意图,避免不必要的军事竞赛和冲突,缓解安全困境,是双方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中美在地区海洋主权纠纷、网络安全、地区军事联盟、朝鲜核问题等一系列重要事务上存在重大分歧,这里面自然有结构性利益冲突的部分,但也有因相互猜疑、交流不充分而带来的心理隔阂和敌视。后一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直接对话交流,尤其是高层对话交流来缓解。

  以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为例,国内对其的猛烈批判没有使美国“幡然醒悟”,“痛改前非”。这种对抗式的施压作为一种态度上的回应是有益的,但无法有效影响和改变美国的政策考量。从根本上讲,美国的任何重要外交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是一个不断演化和调整的过程。真正能对这个演化过程起到影响的,是与美方、尤其是与美方的高层决策者进行充分对话和交流,及时传达我方的关切和忧虑,并了解对方的政策出发点。这样才有希望推动对方作出对我方趋利避害的调整,避免双方陷入恶性互动。此次奥巴马在APEC峰会期间访华,并将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一整天的深入对话和互动,相信将成为增进中美战略互信的重要机遇,并为促进中美高层对话带来新的动力。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