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于4月8日因病去世。生前故后,撒切尔夫人都极具传奇色彩。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连续三届担任该职位长达11年之久。而她的葬礼也将按照皇室标准来举办,英国女王将亲自参加葬礼,这也是二战后自丘吉尔以来第一位享受如此礼遇的英国前首相。
34年前,撒切尔夫人以女性身份入主唐宁街10号。当时她接手的是一个经济发展停滞,国际影响力日益下降的英国。严峻的形势逼迫她必须痛下决心,厉行改革。她强力推行削减福利开支和支持私有化运动,虽然招致部分英国民众的反对,但却提振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在马岛问题上,她更是力排众议,坚决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也因此为自己赢得“铁娘子”的称号。
历史惊人地相似。30多年后的今天,保守党后人卡梅伦重新站在了撒切尔夫人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当他从布朗手中接过首相一职时,他发现自己面对着与撒切尔夫人当年如出一辙的局面:英国正在经历欧债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而现行体制下的政府却苦无良方。于是,卡梅伦如法炮制,同样将突破口选在了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希望以此激励英国人的工作热情,刺激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卡梅伦还亲自前往法德西等国游说,甚至抛出了“面对当今世界,欧洲必须觉醒”的重言。若非撒切尔夫人突然与世长辞,他此刻恐怕还身在异国。在马岛问题上,卡梅伦也同样展现出了撒切尔夫人式的风格,高调支持岛内公投,表现出强硬外交立场。
无怪乎撒切尔夫人去世当天,卡梅伦匆匆从国外返回英国,高度评价撒切尔夫人的一生,称其为“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作为改革者的撒切尔夫人的艰辛,或许唯有卡梅伦最能体会。
作为前任改革者,撒切尔夫人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卡梅伦改革的支持。因此,她的离去不仅对保守党而言是一个巨大损失,更是对卡梅伦的沉重打击。然而,撒切尔夫人的辞世对卡梅伦政府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转机。在英国国内改革阻力巨大,步履维艰之际,撒切尔夫人去世的消息必定会勾起大多数英国人对那个时代的回忆,这或许将有助于卡梅伦得到公众支持。
正所谓“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就当伦敦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撒切尔夫人葬礼的时候,在布里克斯顿等地却爆发了反撒切尔主义者的狂欢活动。这也许就是改革者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
有人说,撒切尔夫人的去世或许标志着英国乃至欧洲余辉的落幕,但笔者认为,这未必不会是大英帝国新一个轮回的开始,而有权决定这一切的,是后来者推行改革的意志和能力。(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现为英国国王学院访问学者 康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