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松下、夏普发布巨额亏损的消息后,国内不少人认为日本电子产业从此进入衰退期,制造业面临严重危机。事实果真如此吗?事物兴衰轮回,在我们看到日本电子产业衰落时,应该警惕被衰落所掩盖的日本新一轮电子产业发展攻势,更要看到:日本隐藏的经济实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事实上,日本电子巨头早已进行产业调整。作为产业调整的整合者,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机构由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等众多财阀企业协同日本政府组建,近年有不少大动作。如在今年2月,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与日本瑞萨电子、富士通、松下合作成立新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利用3家企业在影像处理、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提高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制动的大规模集成回路系统(LSI)研发能力。
在日本电子产业巨头加强资源整合和协作的同时,它们也在低调等待另一个带动电子产业扩张的时机,那就是以智能城市、智能电网为首的智能产业。为了获得发展优势,2012年10月,东芝和日立制作所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议设立关于电能储存系统的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日前获得了批准。这是智能电网领域首个以日本为主体设置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本还被选为负责委员会运营的国际干事。
可见,日本电子产业正在实施韬光养晦的策略,日本经济实力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不容小看,我们不应急着下结论。此前,国内不少人认为日本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中国市场,这种观点并不准确。日本企业、产业已经在中国布局多年,藏在我们产业中很多核心的地方。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熟悉的往往只是索尼、松下等品牌,但在日本,包括索尼、松下都是主要做“小玩闹”的公司,日本的核心企业实际是不做那种具体产品的,而是做装备制造、金融、商社等,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央企。因此,中国抵制那几家公司产品的意义不大,它们出现巨亏也未必会让日本伤筋动骨。
同时,日本并不完全依赖于中国,它在全球市场包括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市场及新兴市场有很多产业,甚至在越南、蒙古等国也有大量投资。所谓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其实是因为产业外迁,就像我国的温州地区现在虽然看起来不景气,其实是因为大量温州人到国内市场、全球市场赚钱,本地只有留守人员。日本也是这样,他们的经济实力并不完全都在国内。
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确实出现股市暴跌、房价暴跌,但在房价、股市损失一半的同时,日元升值了一倍多。如果用美元计算,日本的房价、股市并没跌,而且日元升值虽对日本的产业和出口带来短期不利影响,但也促进日本加速迁出那些不赚钱或者低附加值的产业,集中精力做高精尖产品。日元升值还降低了海外并购的成本,日本企业得以乘机收购大量矿山和海外资产,带来的益处超过升值造成的损失。
因此,仅仅依靠中日GDP对比和部分日本知名企业巨亏的新闻,我们不能真正理解日本真实的经济实力,舆论宣扬这种误读只会加深老百姓的误解。与日本相比,我们引以自豪的不少“中国制造”其实就是在做组装,许多关键技术仍在别人手里。一旦中日打起贸易战,拒绝日货、拒售稀土确实是对日本的制裁,但日本不出售关键零部件,导致中国企业无法组装产品,也是一种制裁。要和日本经济对抗,我们必须有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有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做替代才有底气;要想拥有真正的“中国制造”,就要提高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提高我们的军工水平,拉动制造业、材料产业的升级。
从二战后的国际变局来看,大国之间通过打经济战进行较量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这种经济战不是简单地抵制对方商品,因为这种方式是打不赢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我们的经济体系。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打赢经济战,就是因为它们有发达的制造业,能够占据高端,有自身的一套独特体系。例如日本是依靠产业和商业金融结合的财团,美国则是靠华尔街的力量。
日本制造业经济体仍很强大,并不是媒体上说的“衰败了”,它只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扩张时遭遇美国的打击,所以开始躲起来、暗中较劲。它们这么多年来隐藏起来的经济实力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在看到日本产业陷入困局的报道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日本财团的行动,因为它们往往是日本产业升级、商业化、业务化的推动者。如果我们分析日本产业和经济时仅仅聚焦在一个公司一个事件上,将会错过日本经济在镁光灯外的活动,从而在这盘“围棋”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白益民 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