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不随美日起舞

时间:2012-09-28 14: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继美联储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后,日本央行近期也出台了货币宽松政策。针对这一席卷全球的货币宽松潮,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明确指出,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不会随美日货币政策起舞。

  经济增速下滑并非因缺钱

  专家指出,发达经济体受金融危机余波影响,失业率高企不下、实业不振,经济复苏乏力,此时普遍推行货币宽松政策,无不希望借增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增长。而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呈现缓中趋稳态势,经济增速下滑也并非由于货币供应不足引起,而是受国际市场疲软、国内政策调整和经济运行周期性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认为,发达国家潜在增长放缓,欧债危机恶化,拖累了欧美国家经济复苏。同时,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情绪抬头,其不断挥舞的“贸易大棒”对全球经济形成了进一步的下行压力。我国出口受到外需疲弱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上海、广东的出口在下滑,工业增加值也在下滑,但下滑的是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比重没有下降,是稳定的,这说明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没有受到影响。”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也表示,尽管今年前8个月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但新增就业明显好于GDP年均增长高达11.2%的“十一五”期间,这意味着2012年中国经济将从重速度走向重质量。

  “至于周期性因素,我们说经济都是有周期波动的,这一轮下行的周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被大大拉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历史上多数金融危机要恢复到正常趋势线,大概要7年。现在是金融危机的第五个年头。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潜在增长能力也会下降,从国际经验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永远高速增长。中国现在GDP规模是47.2万亿元,基数在扩大,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不现实的。

编辑:陈睿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