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欧债危机仍需量化宽松

时间:2012-06-13 09: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月17日举行的希腊第二轮大选,将再次考验欧元区。至此,欧债危机已持续30多个月。这在债务危机历史上是罕见的。危机持续之久,既检验了欧洲金融市场和欧洲领导人的承受力和耐力,也检验了欧元的承受能力。无论希腊大选和未来西班牙等国债务危机如何发展,欧洲依然可以承受市场的波动和汇率的跌宕起伏。尽管当前主流意见并不赞成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若形势所迫,欧洲央行或许会出台各种变相量宽政策。

  欧债危机解铃还需德国

  悲观看法认为,希腊将退出欧元区乃至退出欧盟,且将导致欧元和欧元区的金融危机。一些观点认为,希腊将退出欧元区的原因不仅在于政治选举的不确定,更在于民众反对紧缩。希腊累积债务占GDP的比重目前持续上升,到2016年将超过160%。而欧盟和国际组织目前要求希腊在2020年底前将累计的赤字降低到GDP的120%内,这对希腊来说非常困难。虽然希腊经济占欧元区的比重只有2%,但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紧跟着退出的有可能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高债务国。一旦有两个国家退出欧元区,欧元必然瓦解、崩溃;即使只有一个国家退出,如果欧洲央行不作为最后贷款人,欧元和欧元区也有可能瓦解。

  乐观看法认为,救助欧洲债务危机的措施很多。例如,各国政府可以继续发行债券,由欧洲央行担保偿还;欧洲央行购买各国政府债券,或者欧洲央行发行政府公债;各国政府出具抵押担保物,由欧洲央行发行债券。

  实际上,欧洲央行已向银行继续提供低息长期贷款。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欧洲央行向有关国家银行分别提供了4892亿欧元、5295亿欧元的3年期1%的年利率贷款,规模超过了欧元区GDP的10%。如果欧洲央行继续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并降低基准利率,欧债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由欧盟向商业银行注资,2014年注资大约2万亿欧元就可解决债务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也可以解决欧债问题。有观点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发动金砖国家等出资3000亿美元,调动1万亿美元资金救助欧元区,这一建议有望在墨西哥G20峰会之前达成。也有人认为,可以建立欧洲区域货币基金组织,或者推动欧元区的财政联盟,继续扩大欧洲稳定基金。

  实际上,上述所有措施,只要德国同意,欧债危机就可得以化解。问题在于德国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求危机国家紧缩财政,紧缩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因而使得救助方案久拖不决。德国司法规定,欧洲央行不得救助破产国家,欧元区制度禁止相互支持和相互担保,各国之间的关系应类似于各省财政关系。因此,在此前几轮救助方案通过后,德国研究机构和专家表示,德国和欧盟援助希腊的做法违反法律规定,不赞成资金援助。在以后的援助中,德国坚持预算约束纪律,不断敲打危机国家,使市场缺乏信心和信任。

  讨价还价的宽松政策

  正是德国的保留态度,令欧债危机不可能采取美国式的救助措施——量化宽松政策,一步到位地让金融市场从此安心投机,未来的12-24个月,欧洲可能依然采取过去的解决方式,适当做些妥协和退让,即德国同意发行少量有抵押的公债,或者向部分银行注资,但这也是逐步和逐笔的,并会附加一定约束条件。

  事实上,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最大影响不是欧元的大幅度贬值,而是欧洲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下跌,政府债券利率高企,银行不愿意放贷。欧洲商业银行的危机,将导致美国银行业的危机。因此,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债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将超过2008年9月的金融危机,并引发美元资产价格和汇率危机,迫使欧洲发行欧元债券,或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退一步来讲,即使希腊大选结果并不意味着退出欧元区,但选举后新政府的政策也未必让市场乐观。希腊原则上很可能接受财政约束条款,但要求宽限时间、增加援助金额。届时,德国不能不同意希腊的附加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可能伸出援助之手。解决欧债危机的实质是是否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当前主流意见并不赞成,但若形势所迫,欧洲央行或许会出台各种变相的量化宽松政策。

  长期持续的欧债危机最终将导致金融市场持续低迷,缺乏人气,投机减少,企业将致力于出口增加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这也意味着虚拟经济繁荣终结,需要回归实体经济发展和技术革命,实体经济产业和技术在危机过后将会获得新生。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