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悲惨遇难,美国中东政策之殇

时间:2012-09-13 08:40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等4名外交官11日在班加西遭火箭弹袭击身亡,奥巴马予以强烈谴责。同日埃及抗议民众也冲击了美国大使馆。起因都是美国人拍的一部电影被阿拉伯舆论认定侮辱了先知穆罕默德。这是“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美国同阿拉伯社会发生的最尖锐冲突。

  一国大使在驻在国被杀害是外交意义上的极端事件,它往往标志着受害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失败。利比亚革命是美国倡导的,班加西又是革命的大本营,美国大使遇害的政治象征意义尤其严重。

  这次谋杀至少让外界联想或怀疑到美国的三个失败。一是过去10年美国大中东民主化战略的失败。它显示了中东地区民主化的现实不可琢磨性,它既没有带来当地秩序的良性演进,也没有导致阿拉伯世界亲西方的明显倾向,杀害美国大使反映了仇恨美国的力量在当地仍有不小地盘。

  二是奥巴马2011年以来对中东北非政策的失败。奥巴马政府鼓励中东民主化,铲除旧有强人政治。但美国拒绝对中东地区做新的投入,而是把很多力量朝亚太地区转移,致使美国控制中东局势的实际杠杆越来越少。

  三是美国反恐战争“获得胜利”论的失败。去年拉登被击毙后,美国一度以为反恐可以告一段落,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级别可以调低。昨天的大使之死必让美国重新反思这一结论。

  昨天的袭击一定会深深触动美国,也将触动整个西方。美国西方同阿拉伯世界的严重文明冲突并未因革命而淡化。相反,阿拉伯民众对西方的不满失去了强人政治的屏障,正在变得无遮无拦,两个文明发生具体尖锐冲突的几率在增加。

  互联网时代也在把美国民间对阿拉伯文明的不尊重充分展示出来。最近两年,仅美国民间和驻外美军就发生多次针对古兰经的亵渎事件,阿拉伯民众对此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最近两天的抗议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些情绪的总爆发。

  杀害外国大使冲撞了人类文明已经确立的底线,全世界的主流舆论都会予以谴责。但就像“9·11”一样,阿拉伯民众的真实心态要复杂得多。11年前一些阿拉伯人制造了“9·11”事件,这次又是9月11日,美国大使在阿拉伯国家遇害,历史似乎兜了一个大圈子,但真正的挪动并不多。

  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最新遭遇是那个地区有可能陷入高度无政府主义的强烈征兆。民主穿着新衣走进那里,但转眼就滚了一身泥。宗教主义在获得第一轮胜利,下一轮胜利属于谁,完全在未定之天。

  美国的外交官在很多国家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这种危险的政治寓意十分深厚。希望美国认真拆除已经盘根错节的那些危险因素,既为了宝贵的美国外交官生命,也为了世界各地的稳定与和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