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博弈态势
无论是美国的战略目标,还是具体措施与大多数中东国家的利益都是相悖的。美国与中东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将是长期存在、反复博弈的态势。
王京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去冬今春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相继爆发了要求改善民生、进而扩大民主的政治运动,其中夹杂着程度不同的暴力冲突,使局势急剧动荡。尽管这些政治危机是中东国家“原生性”的,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干预”,并推波助澜使中东国家的政治危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目前叙利亚成为中东动荡漩涡的焦点。值得关注的是,叙利亚局势不仅关系到本国未来政治走向,还对中东局势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这一系列政治危机有其深刻社会历史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国家相继进入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即由传统、落后向现代、发达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中东国家的政治发展则处在由传统专制主义(或集权主义)向现代民主政治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目前绝大多数中东国家均处于过渡政治阶段,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要任务:长期处于战乱和动荡环境、发展民族经济保证政治独立、国家认同与民族国家建设、政治合法性与继承危机问题、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缺乏监管机制和腐败问题、解决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等。
此起彼伏的政治危机不仅对中东各国有着巨大震动,还对中东局势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中东各国政治领袖不得不慎思笃行。
已经发生政权更迭的国家无疑需要团结各派力量,建立为民众广为接受的政府,避免社会动荡,推进民族国家建设。而更多国家面临的是如何保持社会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监管机制并惩治腐败,缓解社会矛盾,有效推进民主,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伊斯兰势力乘势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国在大选、新政府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说明:“伊斯兰教承载了太多的非宗教功能。”实现政教分离不仅是中东国家步入现代化必须解决的历史命题,同样还具有现实意义,即可以避免被“工具化”和被“妖魔化”。
美国在中东地区仍起着“主导”作用。颠覆敌对国家利比亚,对叙利亚不断施加压力等,展示了美国的掌控能力和影响力。但美国并不能“主宰”中东国家。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新政府可能不会挑战美国的利益,但也决不会完全听命于美国。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无论是美国的战略目标,还是具体措施与大多数中东国家的利益都是相悖的。所以,美国与中东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将是长期存在、反复博弈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