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炒作“日韩军事同盟”另有深意

时间:2012-05-10 15:26   来源:人民网

  5月8日,日本防卫省和韩国国防部分别宣布,两国有望本月下旬达成两项军事合作协定。其中一项是《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另外一项是《军需相互支援协定》,其目的是共享有关朝鲜的军事情报以及参加维持和平行动时相互提供后勤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媒体在报道此事时,首先强调这将是日本自1945年结束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以来,日韩两国之间第一次签署双边军事协定。因此将其解读为日本期待的“日韩军事同盟”的正式起步。其次,他们注意到如此这般的两个协定,在韩美同盟之间已经存在多年。因此将其解读为此举不仅意味着“日韩军事同盟”的起步,更意味着它达到了一种韩美军事同盟的初级水准,为日后日韩美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作了铺垫。

  笔者认为,据此判断日韩军事同盟已经形成为时过早,日韩军事同盟的形成也绝非易事。如果没有此,日美韩三国军事同盟更是一个梦想。

  第一,签约的时间凸显形成日韩军事同盟的难度。其实,日韩两国早在去年1月就传出要签署这两项协议的消息。但是,事隔一年多后,两国才拿出实际行动。这种久拖未签的现象,一方面说明日韩两国都已经认识到建立军事互信、军事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签订这样协定,有可能影响到东亚地区、亚太地区的国家关系。现在,在朝鲜最高领导人更换以后,特别是朝鲜发生卫星失败、准备再次进行核试验的时候,日韩感受到共同的敌人是朝鲜,共同的威胁是朝鲜核试验,共同的战略利益是要确保自身安全。所以,他们才终于决定要签订这两个协定。

  第二,日韩之间无法解决的深层矛盾,令两国军事同盟难以形成。从表面上看,日韩关系现在处于“蜜月期”。但是,它无法掩盖日韩之间存在的领土争端问题、历史认识问题、慰安妇赔偿问题等。5月10日中午,笔者在东京涩谷看见日本右翼团体举行街头讲演,抗议韩国捏造慰安妇问题。很难设想,当一个国家要与另外一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的时候,其本国国民在攻击对方国民。有消息报道,5月12日,中日韩将在北京举行三国例行峰会。本来,韩日约定在峰会期间两国首脑讨论慰安妇赔偿问题。但是,就在峰会前夕,日本政府突然翻盘子,声称“这次不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搞不清楚韩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由此可见,韩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就解决的。也可以这样说,这样的问题不解决,韩日军事同盟就无法形成。

  第三,韩朝关系伴随着不同执政者而充满变数,韩国不愿因为形成日韩军事同盟让自己成为前沿的炮灰。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分治的局面源于冷战结束大国势力的干预。但是,在历史上朝韩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血浓于水的情感,半岛领域的认同,让双方执政者都做过认真、积极的努力,也曾经取得过良好的效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刻意再续前缘的文本。也就是说,朝韩之间的对立与和好,都是易于反掌之间的。预测到未来韩朝之间关系的变化,韩国也不会轻易与日本结成军事结盟的。

  第四,顾及与中国的关系,韩国也会在韩日军事同盟问题上慎之又慎。在中国崛起的今天,在韩中经贸往来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日益加强的今天,韩国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无疑等于明确宣布自己加入抗衡中国的行列,势必影响韩中关系。来自日本经团联的预测表明,2030年,韩国的GDP有望超过日本。未来,韩国只能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既然如此,日本媒体为什么要这样“炒作”日韩军事同盟之事呢?其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日本希望借此增强和扩大防卫能力,构建“动态防卫力量”。按照2010年底推出的《防卫计划大纲》,日本要在未来5年构建“动态防卫力量”,让日本的军事力量不仅可以应对战时的变化,也可以应对平时的变化。这次,面对朝鲜发射卫星,韩国掌握的情报比日本迅速、准确,志在必“截”的日本在全世界丢了脸面。因此,它希望通过此举至少与韩国做到共享“动态”的朝鲜核情报,从而提升自身力量。

  第二,日本希望借此强化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作用。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经济上出现了一个“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它十分担心自己会被“边缘化”。4月底5月初,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正式访问美国。正当他在自己的博客中为此行得意的时候,刚刚与他会谈后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率高级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日本媒体不无消沉地说:“美中关系超过日美关系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因此,日本就像“哭的孩子有奶吃”一样,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哭”——生出事端,刻意突出自己的存在。

  第三,日本希望借此分享美国“重返亚洲”后主导权。自从去年美国确定“重返亚洲”的战略以后,日美军事同盟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出来。但是,日本希望未来的两国军事同盟不再是“主从关系”的军事同盟,而要转变成“平等关系”的军事同盟,日本要与美国一起共同制定亚太地区新秩序,共同分享主导权。

  简言之,所谓的“日韩军事同盟”,更多的是日本的一厢情愿。对此加以“炒作”,是希望通过舆情影响决策层和民意。人们不应该对此日韩签订两项军事协定给予过度解读和过高的评价。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