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货膨胀形势严峻 发展中国家面临社会矛盾激化
时间:2011-07-05 16:06 来源:人民网
2011年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形势持续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运行的最大风险。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与美西方国家奉行宽松货币政策有关系,有全球经济长期以来的结构性因素,也与近期的突发性国际事件相互牵连。通胀的持续和蔓延在国际经济、政治、社会领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中国外部环境也具有微妙、复杂的影响。
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形势严峻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强劲。粮食、能源、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凸显通胀严峻态势。国际粮食价格突破近几十年来的高点,持续上涨势头明显。国际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全球主要食品价格指数出现连续上涨,达到了自开始统计食品价格起20年来的最高值。粮食危机是否会再度出现,成为国际社会重大关切。
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通胀压力。中国国内通胀压力骤增,2011年1—4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分别为4.9%、4.9%、5.4%,和5.3%,居民经历着食品、日用品等价格的轮番上涨。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出现明显的通胀。印度通胀率超过8%,主要食品、矿产品、油气的价格与2010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达10%、12%和23%。俄罗斯通胀率居高不下,2011年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4.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俄2011年通胀率将超过9%。巴西通胀率目前达6.3%,巴央行预计通胀率将在第三季度突破6.5%的目标上限。越南等“新钻国家”也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国际货币基会组织预计越南、印尼2011年通胀率将高达13.5%和7.1%。韩国央行预计其通胀率2011年将达3.9%,接近2—4%目标区间的上限。
主要发达国家通胀苗头逐渐显现。美欧经济复苏带动了通胀水平的回升。
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当前通胀势头凸显
除了需求拉动以外,当前通货膨胀更与发达国家奉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失衡及地区局势突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奉行宽松货币政策累积了流动性,成为全球性通胀的重要推手。美、欧、日长期以来执行低利率政策美欧巨额资金陆续注入市场,为缓解债务违约而来,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难以寻觅到更好的增值获利渠道,就成为抬高国际市场以粮食和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推手。
全球经济失衡是新兴经济体通胀的重要因素。当前全球经济体系中,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贸易链条中占据不同地位,新兴经济体持有较大贸易顺差,为保持本币汇率相对稳定,拥有高额外汇储备,也导致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
中东局势及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等突发事件,增加了全球通胀预期。从供给看,中东国家担负着全球三分之一强的石油产量,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已探明石油储量,中东局势动荡、沙特等国家石油减产,市场对中东抑制石油出口预期强烈,直接推动国际油价出现上涨。从需求看,日本地震及核泄漏危机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核安全问题,能源选择由核能向石油等转移的预期上升,推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震后重建对原材料产生大量需求,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乃至全球性通胀产生一定拉动作用。从货币政策看,日本灾后重建要筹措大量资金,日本央行连续向市场注资累计超过50万亿日元,计划发行逾10万亿日元重建债券,也会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
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