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各国抗通胀的决策中,欧美各国和以亚洲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之间正在上演一出“智猪博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欧美与亚洲各经济体政策趋向分化,欧美国家更乐意扮演“小猪”角色。
表现是加息的不对称
应对通胀,毫无疑问需要实施紧缩性政策,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息。当前各国加息举措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欧美国家明显拖延(2010年以来欧美大国中只有欧盟加息一次),亚洲各国则加息连连。
近期,亚洲迎来了又一波加息潮。4月20日,泰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5月3日,印度央行加息50个基点,将银行存款利率从3.5%上调至4%。5月4日,越南央行宣布将该国再回购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至14%。5月5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央行宣布分别上调该国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与之相反,同样面临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美联储、欧央行、英国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都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可以说,当前在抗通胀的政策立场上,欧美与亚洲国家的政策趋向分化。
这种加息的不对称和不同步,正是当前欧美与亚洲“智猪博弈”的典型表现。全球抗通胀总体呈现出“大猪(亚洲各国)按钮,小猪(欧美各国)进食”的局面。
差异是“智猪博弈”的基础
通胀虽然日渐成为全球现象,但是对各国的危害不同,从而造成各国政策关注的重点不同,这也是欧美与亚洲当前防控通胀政策博弈的基础。
概括来看,亚洲各国主要致力于防控通胀,而欧美各国则紧盯经济增长。换言之,通胀危害对于亚洲各国比欧美各国要大。对亚洲各经济体而言,据亚行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各经济体食品通胀率已经突破10%,CPI增幅将从去年的4.4%加速至5.3%。分国别来看,印度4月份的通胀率达到8.66%;新加坡4月份通胀率保持在4.5%的水平;韩国5月份CPI上涨4.1%,已连续5个月超过4%,且核心通胀率达到3.5%,升至两年新高;越南5月份通胀率达到19.78%,创2008年12月份以来最大升幅;而菲律宾5月份CPI预计也将处于6.8%~7.5%的高位。而反观欧美各国,确保经济增长是当前主要目标。
而对美国而言,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修正值年化季率增长为1.8%,低于预期,这表明美国经济在经历前几个月的持续改善之后,再次陷入不确定境况中。对欧盟而言,除德国等经济形势向好,但欧盟内部分化现象更加突出,加之债务危机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经济向好态势继续维持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