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因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吉德一位靠沿街摆水果摊谋生的26岁青年穆罕默德布·阿齐兹遭警察驱逐愤然自焚而死,引发全国性抗议活动,最终迫使本·阿里总统下台。这一事件还成为引发席卷整个中东地区抗议风潮的导火线。随后,埃及、阿尔及利亚、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阿曼、沙特、科威特、叙利亚、苏丹、伊拉克和伊朗等国都不同程度爆发了反政府抗议活动。截止2011年5月中旬,布阿齐兹之死已在中东导致两个政权被推翻(突尼斯和埃及),引发了一场战争(利比亚),动摇了三个政府(叙利亚、也门和巴林),整个地区陷入集体性动荡之中。 布阿齐兹这个无足轻重的失业小青年为何能在中东掀起如此巨大波澜呢?
从突尼斯看,1987年以来四次蝉联总统的本·阿里不到一个月就在抗议声中垮台,表面看有三大原因。一是政府及本·阿里危机处置不当。此次革命源于下层管理人员的粗暴执法。事发初,政府未能估计到抗议的发展趋势和严重后果,采取隐瞒、转移视线、拖延、弹压等老一套手段。但关键节点屡次爆发流血事件,使民愤逐步升温蔓延。事变后期,在国内外强大压力下,本·阿里又从强硬压制大转弯为步步妥协,几乎答应抗议民众所有要求,政策摇摆不仅激起民众推翻现政权的更强决心,也自乱阵脚、瓦解了政权内部凝聚力。二是失去军队支持。军队、警察和国民卫队是本·阿里维持长期统治的三大支柱。本·阿里出身行伍,但上台后长期疏远军队,军费仅占GDP的1.4%,为阿拉伯各国最低,军方早有不满。局势恶化后,本·阿里要求军队出面镇压,军队“不合作”,甚至阻止警察和安全部门镇压示威者。观察家认为军方是迫使本·阿里下野外逃的关键。三是新兴网络工具及网络信息“催化”革命。突此次革命被部分西方媒体称为“第一场数字革命”。突国内网络较普及,仅“脸谱”网(Facebook)用户就达200万(占全国人口1/5)。抗议活动爆发后,民众利用“脸谱”、“推特”、视频网站Youtube和照片分享网站Flickr等发布信息、相互串联、组织示威。“脸谱”和“推特”上发布的镇压视频和照片大肆传播,助长民众愤怒情绪,赢得国外舆论同情。四是“维基解密网站”曝光突尼斯腐败的影响。去年12月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曝光大量美外交密电,其中多份美驻突大使撰写的报告揭露了突国内严重腐败、本·阿里家族生活奢靡及操控突经济命脉等“实情”。电文随着抗议活动传遍突全国,尤其是第一夫人莱拉家族的腐败更刺激了突民众的愤怒,为此美《外交杂志》称“曝光的电文是突革命的催化剂”,也是“首次维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