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能从英美金融改革中学到什么?

时间:2009-07-21 10: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英、美两国的金融改革白皮书,终于问世。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英、美两国对于如何预防金融风暴,怎样亡羊补牢,理念一致。但是,改革的力道不足,实施的细节与时程未定,预期的效果不明,全世界难掩失望之情。

  社论摘录如下,

  展读白皮书,唯一兴奋的族群,可能是华尔街与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客,因为英、美政府不打算限缩他们的业务自由。换言之,开启于19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之门,非但不会关闭,而且金融创新活动还会继续进行,尽管各种有毒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CDS、CDO、CDO平方、CDO立方等)都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唯一改变的是,这些原本在店头交易,形色互异的衍生性商品,日后需要标准化而且必须建立一套清算机制,以利监督管理。但是,“日后”没有准确的日期,“标准化”没有具体的形制,“效果”只能在未定之天。

  英、美两国白皮书的另一项共通点,就是对金融机构的资本适足率与流动性进行分级管理:举凡什么商品都敢卖的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银行,以及倒了之后就会引起系统性风险的银行,将来都要准备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资产,以免遇上金融风暴,就倒地不起。所以,巴塞尔协议将会大幅修订。不过,新制何时起跑,分级的标准安在,全视英、美两国国会立法而定。此外,新的资本适足率,仍得依赖财务工程学详加计算。讽刺的是,财务工程创造了衍生性金融商品,衍生性商品掀起了海啸,金融海啸改变了银行的资本适足率,而新的资本适足率又根据财务工程计算得来。难怪经济会循环,金融危机过去后,总是会再来。

  英美也承诺对金融监理机构进行改革。美国的金管体系,美其名曰“多元化监理”,实则迭床架屋。美国总共有:5个银行监理机构、1个证券、1个期货监理委员会;而大小50余州的州政府则各有各的金管单位。大家迭在一起,权责划分谈何容易,所以金融机构乐得四处浑水摸鱼。这回,终于有人提议,应该成立一个超级金管机关,一统事权。但是,裁并政府机构是天下一大难事,最后欧巴马决定:关闭一个名叫OTS的银行监理机关,新增一个名叫CEPA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并赋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总体金融监理权”。

  总体金融监理是全球从这场金融海啸中,所获得的宝贵教训。欧美国家察觉:金管机关对个别金融机构的监理,亦即“个体金融监理”,无法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一国若欲规避系统性风险,必须对金融业、整体产业,甚或国际经济的链接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准此,“总体金融监理”之需求应运而生。其中,欧盟成立了“欧洲系统性风险理事会”专司金融风暴之预警;美国的联邦准备银行则在既有的个体监理基础上,增设总体金融监理权;英国的白皮书也宣告,将由财政部、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以及英格兰银行合组“金融稳定委员会”,合议总体金融监理与稳定政策。此类改革固属亡羊补牢之举,却蕴含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值得台湾地区学习。

  台湾地区在这一波金融海啸中,直接承受的伤害轻微,间接因全球经济衰退所蒙受的损失严重。所以,金融改革的重点不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管理,不在银行资本适足率的强化,而在总体金融监理制度的建立上。台湾或可仿效欧盟成立一个“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职司预警;抑或学习英国的“金融稳定委员会”,由“财政部”、“经济部”、“经建会”、“金管会”与“中央银行”合组委员会,常年监视经济与金融的岛内外情势变化,适时提供预警,积极研拟政策,共同对付现在与未来的国际级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编辑:王赛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