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有数的。公务车本应是遵纪守法的典范,但目前的总体表现却难以令人满意。有人把公车问题视为小事,当作小节,显然大谬。
据报道,湖南岳阳市日前开始在公务车内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一旦公车停放在禁停地点,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违规公车将被远程断油断电。当地纪委表示,刚起步的“天眼”监控公车举措,不会因一些人的质疑和抵触而却步。
治理公车用上科技手段,体现了一些地方狠刹“车轮腐败”的决心,怎么说都还是一个有益探索。不独岳阳,媒体还报道过诸如广州、江西南昌、山东章丘等地也在采取类似做法。开启“天眼”对公车进行“科技监控”,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握公车的出行地点、频次、使用者身份等信息,特别是可以加强对8小时之外和节假日用车情况的了解。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确实发挥了不小作用。
不过,“天眼”再厉害,终归还是属于内部监督、自查自纠,公开透明性差,群众参与度低。一方面,执行起来很容易陷入以往监督手段的窠臼,或者对主要领导网开三面,或者催生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一方面,在公车基数较大的前提下,盲目上马科技手段,反而可能要花不小费用来升级车辆和完善技术配套,很容易滋生新的浪费和腐败。装上“天眼”,依赖科技,未必就能够完全遏制公车私用、公车滥用,更不一定能解决公车超标、公车变专车、特权车、霸王车等问题,我们对此恐怕不能一味叫好。
科技手段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说,“天眼”再厉害也不如群众的眼睛,群众的眼睛才是最厉害的“天眼”。太多事实说明:缺乏群众参与的监督,成效往往是暂时的,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虎头蛇尾、形同虚设。当前,公众对公车问题的意见愈来愈大,除了对公车使用本身的突出问题有激烈批评,更对公车治理未能充分满足群众参与权、监督权有强烈呼声。面对一些人的抵触心理,我们有必要多强调——让老百姓监督,天塌不下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有数的。公务车本应是遵纪守法的典范,但目前的总体表现却难以令人满意。有人把公车问题视为小事,当作小节,显然大谬。这一领域存在的大量违法违规现象,不仅牵涉到可观的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更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与支持度,决不能等闲视之,不能选择性失明。可以说,面对公车乱象,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探索更为公开透明、常态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去执行,势在必行。(毛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