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尽快“升级”正当时

时间:2013-06-18 13:3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公车改革“破冰容易融冰难”,当前,应充分利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日渐成熟的有利条件,趁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东风,尽快实现公车改革从“破冰”到“融冰”的升级 

  近日有媒体报道,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公车改革浪潮,没有彻底遏住“车轮上的腐败”,反倒使一些地方的公车乱象越改越糟,百姓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据报道,浙江、云南、广东等地曾展开各种形式的试点,但很多试点政策“昙花一现”之后没有下文,个别地方的试点甚至因领导换届而出现“人走政息”。 

  近20年,公车改革一直处在“摸石头”的阶段,改革时断时续,鲜有实质性进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表示,“年复一年的公车改革,似乎一直挂着空挡,超编配车、公车私用的势头依然强劲。”他认为,公车已演变成官员特权身份攀比的象征,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损害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李卫华的表述并非危言耸听,从1994年至今已走过19年历程的公车改革,确实到了不得不改、“火烧屁股”之时。一方面,高昂的公车运行成本,已成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重头——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已占三公经费总数六成以上;另一方面,公车私用现象遭诟病已久,无论是私开公车肇事,还是违规使用公车出游,每一则与公车相关的新闻,都会遭公众齐声讨伐。 

  公车改革举步维艰,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毕竟,纵观中国社会转型期必须推进的各项改革,公车改革其实连“割肉式改革”都说不上,它应该是难度和风险最小的一项改革——改革可能会让部分习惯公车出行的领导干部略感“不便”,但它毕竟不像政府机构改革、国企改革等那样“伤筋动骨”。 

  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公车改革有非常具体的指向,也不缺政策法规的支撑,更在社会民众中早有高度共识;从改革前景来看,公车改革在试点中已积累大量经验,全面推行改革的条件也已比较成熟。深入推进这项不涉及“饭碗”问题的改革,只需有削减公车使用者“福利”的改革决心即可。但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公车改革的主导者本身就是公车使用者,很多人都不愿拿自己的利益开刀。 

  其实,在当前的政治架构中,即便没有公车可用,领导干部们的基本生活也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有关部门应该意识到,公车乱象早已成为严重损害自身形象的脓包,尽早剜除为宜。遗憾的是,仍有一些人似乎舍不得公车带给自己的微利,他们推行的改革举措,也与民众的期待相去甚远。 

  但必须强调的是,以车补代替公车、拍卖超编公车、给公车安装GPS、给公车贴牌等举措,效果虽然不够理想,却并不意味着试点没有意义。恰恰相反,通过这些试点,我们能够发现公车改革的难点何在,也能多一些监督公车的渠道,甚至还能发现一些初衷良好的政策是如何在执行中被消解的,这对今后进一步推进公车改革都大有裨益。毕竟,目前监督公车私用滥用的手段,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多一种监督渠道,多一种公共参与的方式,公车私用者就会多一份敬畏。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公车改革的现状,“破冰容易融冰难”是比较准确的概括。近些年零零星星的公车改革试点,都带有“破冰”意义,但很多改革探索往往止于试点,一些先行先试地区的优秀经验也没有向其他地区推广。那些没纳入试点范围的地区,则对改革普遍持观望态度,这也正是公车治理一直坚冰难融的原因。 

  要打破公车改革“破冰容易融冰难”的困境,要有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的决心。如今的公车改革试点,很多都是地方性的探索,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很难上升为国家治理的经验。突破公车改革困境,需要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加强宏观统筹,将公车关进“制度的笼子”。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公车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像其他国家那样逐步降低公车保有量;二是压缩和削减公车购置与运行预算,将公车购置和使用情况详细而及时地向社会公开。 

  要打破公车改革“破冰容易融冰难”的困境,还要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公车。现阶段,对公车的监督以内部监督为主,让每天都在享用公车的人监督治理公车,加上惩治力度偏轻,很容易让监督变成走过场。因此,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还应激活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与网络监督的活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这两年,网友在春节期间发起的“随手拍公车私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民间社会的监督智慧和监督热情,应该成为公车改革的“正能量”。 

  学者孙立平曾经说过:“公车改革是一个风向标,如果这样一项具体而又并不复杂的改革都无法向前实质性地推进,那些更为复杂的、会触动重大利益关系的改革也就更加困难了。”超编配车、公车私用等现象,已成了影响党政干部形象的“负资产”,公车改革已经不能一拖再拖。有关部门应该读懂聚焦于公车的民意,充分利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日渐成熟的有利条件,趁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东风,尽快实现公车改革从“破冰”到“融冰”的升级。(易艳刚)

编辑:张御舲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