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夸大为官者的风险

时间:2013-06-27 14:13   来源:羊城晚报

  贪官身陷囹圄,各种感触意切情真。最近的两种说法,似乎可以比较起来思索:一是雷政富75岁的老母亲感叹,“做啥子官嘛”,她说,只要能等到儿子回来,就不会再让他离开,叫他住在自己的屋里,“什么工资都不要,什么钱都不要——什么也不要,就待在我身边”。二是6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消息说,目前,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涉巨额受贿案待一审判决。刘志军在秦城监狱嘱咐带话给女儿“千万不要从政”。

  这些天,网上网下似乎都在热议“从政风险”这个话题。那么,当官是不是个高危职业呢?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可这些职位,哪个不是“热门”?

  看起来,这是很悖论的一件事:一方面,贪官劝子女“不要从政”、甚至家人也对“从政”一事牢骚满腹;但另一方面,当官似乎并不是很吓人的。譬如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全国共有111.7万名考生参加,平均录取比例接近54:1,有些职位甚至出现了万里挑一的情况。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雷政富还在官位上指点江山,如果刘志军还在铁路领域挥斥方遒,无论是朴实的老母亲、还是居高位的官员,会觉得当官是个该“戒掉”的行当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抛开身份标签不谈,这些看似谆谆之言的感悟,本质都不过是情绪化的一声娇嗔罢了。

  在现代社会谈为官者的风险,需要拎清两个前提:一是为官者的风险,往往是自找的,不是不可避免。你不当官,可能做医生、做老师、做工人,三百六十行,哪行没风险?猥亵幼女被捕的校长估计也会由衷感叹一声:“当年要是不做教师多好”;收受医药回扣被抓的医生难免也会动情地忏悔一句:“早知道就不拿手术刀了”……这些所谓的风险,不过是悖逆公序良俗之后的气话,心不正、行不端,就算换个岗位,一旦权钱在手,迟早还是会走进法纪风险的暴风眼。

  二是眼下所说的“为官者的风险”,其实应该是“为贪官者的风险”。身为贪官,从伸出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将自己赌进了规则与秩序的审判局。只要是贪官,只要制度到位,时时处处有风险,这风险的大小与性质,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贪官的风险,就像强盗的风险一样,是个伪命题。

  当然,如果硬要从“其言也善”的角度思辨一下“莫当官”的告诫,唯一合理的、可资借鉴的地方,也许指向权力监督与制衡的机制:如果权力过大而不受监督,年纪再大、觉悟再高,也确实难免被蛊惑——而一旦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官场潜规则,要为官,好像也只有“随大流”。这是真正值得警醒的地方。

  “居官不难,听言为难;听言不难,明察为难。”权力的哲学,便是社会生活的哲学,当官如果太舒适自在、或者进了保险箱,反倒未必是民众之福、公共利益之福。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