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考评带来种种负作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清理之举一直不断。此次广东率先响应国务院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消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是为基层减负的善举。
广东转变政府职能又出重拳。记者从前天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期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对现有的省级考核检查、评比表彰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和规范,在原有省级考核检查和评比表彰项目共459项的基础上,通过撤销、合并,最终仅保留82项。被撤销项目约占原项目总数的1/3。
难能可贵的是,广东省此次不但大幅清理考核检查和评比表彰活动,而且哪些项目被撤销,哪些项目被保留,都一一公开在媒体上,明明白白地公示于众。如此,不但能让公众一目了然,而且还能更好地监督这些项目,一旦遇到那些已经撤销的考核检查和评比表彰项目 “借尸还魂”,可以很快地向有关部门举报。
客观地说,开展各类考核检查和评比表彰活动,不失为推动工作更好开展的一个动力。但眼下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有权部门搞审批,无权部门搞评比”,结果是基层政府应接不暇、疲于应对,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各种考评还容易助长虚报浮夸、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甚至滋生腐败,比如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曾曝出政府奖励自己的丑闻,在市县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中,被评为优秀档次的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都获得金额不等的现金奖励,这种自娱自乐式的考核实际上成了以权肥私的借口。
也正是认识到变味的考评所带来的种种负作用,近年来呼吁清理、大幅度压缩的声音时有耳闻,从中央到地方清理之举也一直不断: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总撤销率为97.16%;云南省2011年专门下发通知,暂停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因而,此次广东省继大幅削减行政审批权后,又率先响应国务院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消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既是南粤人先行先试的作风体现,也是为基层减负的善举。
但清理规范省级考核检查和评比表彰活动,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其一,此次清理的只是省级考评活动,但在各个地方还有自己的各种考评,市县级有,乡镇级有,如何规范这些基层考评,不容忽视。
其二,即使就此次清理而言,虽然力度不小,但是否仍有进一步撤销的空间?而更需要警惕的是,被撤销的项目会不会死灰复燃?有例为证,广东省2009年曾对348个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进行了清理,共撤销304个,保留44个。可是这一次却是在原有的180项省级评比表彰项目基础上,撤销82项、合并37项,只保留49项,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应的逻辑关联?由44项到180项,是否意味着过去的“清理”又有所“反弹”?因而,清理活动还须走出边“清理”边“包装”又“粉墨登场”的怪圈。
其三,要想彻底破解变味考评让基层疲于应付的困局,一方面需要政府简政放权,把有些考评活动交给社会组织办理,向“小政府、大社会”过渡;另一方面也需要国民纠正那种在“大政府、强政府”背景下形成的心态,在政府考评中获得的奖励就是单纯的精神财富,无须计较其过多的附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