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户”还有没有第三条出路?

时间:2012-11-27 13:43   来源:羊城晚报

  浙江温岭火车站前一幢5层楼房屹立于马路中间,经过该路段车辆行人都须绕行。该“钉子户”户主称,对目前的状况,他自己要求并不高,只要重新给造两间房子,面积与原房子的面积相当,可以让家人入住就行。“但政府一直不同意,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25日《中国青年报》)

  相较于常见的威逼利诱、或者强拆偷袭,浙江温岭的“钉子户”是幸福的——水电没断、电视还有,起码地方政府表态了,不逼迁、不让步。

  拆迁之所以屡屡成为公共事件,在于博弈过程“快餐化”,大家太过看重速成的结果,不是鱼死网破、就是玉石俱焚。在一般谈判中,大抵只有两条路可选择:要么听拆迁主导方的意见,倾向于所谓“公共利益”;要么迁就住户的诉求,“破财”了事。有人说,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半,却鲜有硬气的“钉子户”。其实,“钉子户”少,某种程度说明博弈中权力方“稳赢”的筹码太多,私权反而有被遮蔽的危险。

  撇开具体是非不说,尽管我们不提倡“钉子户”,但其存在本身确是一种进步,起码说明这个社会开始尊重私产了。“不逼迁、不让步”,看起来格调很高,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正如“钉子户”所言:“本来我家不是长在路上,后来重新搞了,就生在路中心了。”尽管水电还在、房子还在,但因拆迁与规划而被改变的居住生态,早已天翻地覆。如果从相邻权的角度看,即便没有形式上的“逼迁”,但因为整体改造,已经逆转了“宜居”的基本条件,也许,这恰恰是地方部门“一定会等到他自愿搬离”的信心所在。

  问题总要解决。“钉子户”是合情合理的过程,但终究不是理想主义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钉子户”还有没有第三条出路?在“谈不拢”之后,双方只能“冷战”到看谁耗不住?发展中的拆迁不可原罪,“钉子户”也未必都蛮不讲理,如何构建一种救济制度——让地方部门与“钉子户”能在谈判失败后,继续坐下来谈出彼此接受的结果,这也许是很多城市都该思考的现实命题。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