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   时政

建成小康,是承诺也是挑战

2012年11月15日 09:21:00  来源:钱江晚报
字号: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这次会议的落脚点。胡锦涛在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从建设,到建成,十年时间,只在一字之变间。但是,小康,这个在改革开放之初看似遥远的憧憬,由期待行将成为事实。一字之变,是承诺,更是宣言。小康,正从一张蓝图的时间表上走下来,兑现成中国百姓的现实生活。

  小康二字,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温暖的意味。它是每个小家庭的富足融融,是整个中国社会大家庭和谐的生存状态。直到今天,带领人民走进小康社会,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这是一场旷世绝无的接力奔跑。一个13亿人的国度,几代人的不懈奔逐,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当13亿中国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世人才能真正领会到,什么叫做把人民的利益高高地举过头顶。

  小康,是中国顶层设计与民心所向,达成完美结合的成功范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归根结底是要改善民生。人们既要看到身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GDP增长有一个漂亮的数字,更要看到自己的钱包,随着这些令世人惊叹的数字而一天比一天丰盈;既要感受到国强,更能体会到民富。

  十八大报告,“建成小康社会”的前缀是“全面”。全面二字,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郑重承诺。这个承诺的背后,包含着信心,也包含着困难。而摆在眼前最迫切的一条就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成功地推动改革、推进社会分配的公平与正义。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但百姓的期待没有变。百姓眼中的小康社会,就是有一份称心的工作,能养得起父母孩子,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天更蓝、心更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五千年来每个普通中国人心中向往的一片桃花源,是13亿中国人用辛劳与智慧给人类社会带来物质巨变的一份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交给世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一份成绩单。

  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百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句承诺中,读出了紧迫读出了决心,更读出了艰苦与挑战。正是这样的清醒与倒逼,它让民众在这句承诺中,感受到了信心和希望。这便是一字之变,带给民众最大的魅力所在。

  @二到真无穷:关注这八年,也将是我奋斗的八年。

  @边远荷塘:共同迎建小康社会。

  @新华视点:小康社会,应该不只是物质上的更加富足,还应该让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闲暇、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尊严。八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任重,道却并不远。

  @忘不了:祖国要富强,人民奔小康,要走科学发展之路,乘十八大东风,再造辉煌。

  @寄语:期待祖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城乡差距减小,全民能过上小康日子!

  网友老党:我感到百姓在社会生存没压力,有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生活负担轻松,在承受赡养老人、抚养子女以及在基本医疗、教育、住房方面没有压力;在工作上公正平等,虽有分工不同,而无贵贱高低之分,劳动报酬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加班有偿,劳保有则,有一个安全得到保障的环境。还要有文化精神方面的丰足享受。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全面小康”建成的社会景象。

  网友“方山探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彰显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谋划新发展、取得新成就的政治自信和智慧。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事实胜于雄辩”,在内忧外患的复杂国内国际形势下,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实力、有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

  网友“张青山”: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胡锦涛总书记报告中把“建设”更新为“建成”,更加明确了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令人振奋。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