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式免费教育是最好的公民课

时间:2012-09-26 10:0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外地学生不是“二等公民”,“国民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教育上的“国民待遇”更需要蓝本示范。不分贫贱,不分地域,教育公平才能深入人心

  陕西府谷县2010年启动12年免费教育,把免费教育的受惠面扩大到全县普通高中、职中学生,不仅免收所有高中、职中生的学费、杂费和课本费,还继续对全县寄宿生给予蛋奶补贴;一年后,府谷县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这一政策,惠及的不仅仅是府谷籍的孩子,而且包括在府谷就读的外地孩子。为了将这些外地孩子也纳入免费范围,府谷县财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万元。(9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妥善解决外来务工者子女异地入学就读问题,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维根深蒂固,外来务工者子女异地入学问题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现状,即使上级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不准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异地入学乱收费,但是一些学校却暗地里设置异地就读的种种障碍乱收费,在不少外来务工者看来,只要当地学校择校费收费合理,就已经感觉很幸运了,只要孩子能够顺利上学,花点钱也很满足了,更不会奢望能够享受免费教育的“馅饼”。从这点来说,在府谷县的外来务工者子女能够免费异地入学,算是意外的福祉了。

  如果说,一个西部县能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12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体现了教育内涵式的爱的话,那么将外地孩子也纳入免费范围,则体现了外延式的爱。后者因为消弭了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展示了教育更为宽广的心胸,让异地孩子深切感受到了更人性化的平等教育,因此这种消除了地域栅栏的免费教育体现了更博大的教育之爱,体现了真正的教育公平。

  如今,公平教育的理念被很多人经常挂在嘴上,但是具体到实际贯彻执行的时候,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户籍,考虑的是“自己人”还是“外来户”。面对实际的利益,“手心手背”意识不自觉就出来了,更有一些市民,也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外来人口,总怕自己的福利被抢走。一些政府部门极力维护小圈子利益,给外来人口子女入学设置种种障碍,教育公平遭遇实际挑战。府谷县将外地孩子也纳入免费范围无疑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公平,让所有孩子孩子不论出身、户籍,都能享受免费教育。不用说教,“公平教育”的理念在这些异地孩子的心中很容易就能扎根、开花和结果。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府谷县财力雄厚,才可以做到15年免费教育,其实这不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更是有没有对民生和教育的担当、魄力和智慧的问题。事实上,全国和府谷县财力相当的县有很多,但却并没有几个地方积极推行免费教育,更少有让外地孩子在本地接受免费教育的心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见和狭隘。

  为了将这些外地孩子也纳入免费范围,府谷县财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万元,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上千万元可以为自己“县民”干很多实事,毕竟外来人口还要走,看起来这笔投资是亏了,但是谁又能够肯定,多年以后,这些外地孩子长大后,就会忘记免费教育的恩赐呢?正如县委书记所言:“我们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受益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人口。我们不怕摊子大,因为从长远看,这可以吸引人才,更为府谷的未来储备下人才,肯定不‘亏’。”

  外地学生不是“二等公民”,外地孩子也纳入免费教育范围,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国民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教育上的“国民待遇”更需要蓝本示范,府谷县免费教育不拒外地人,直接体现了免费教育从“县民待遇”到“国民待遇”的转变。教育不分贫贱,不分地域,唯有这样,教育公平才能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果实。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