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传说”撕破就近入学面纱

时间:2012-09-19 14:1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北京有“牛酒”——牛栏山二锅头,也有不少“牛小”——市属重点小学。为了能让孩子上“牛小”,北京市民黄勇夫妇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筹划。几年来,几乎试过了所有的办法,托关系、筹赞助费,忙得焦头烂额。所有的工作都做了遍后,终于等来了学校的通知——交10万元赞助费,而且只收支票形式的赞助费。(9月18日《北京晚报》)  

  说起来北京这位黄先生也是一个牛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哪有关系能够通到学校,即使有这机会,十万元也拿不出来啊。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公办学校、赞助十万……这样一组关键词,显得如此不协调。 

  经常听到有官员,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官员在喊:人生是一个长跑,没必要把宝押在起跑线上。可让人纳闷的是,那些官员,特别是手中有权力的官员,为什么纷纷把子女送到“牛小”呢?按道理讲,现在公办学校采取的是就近入学,不问家长的身份、权力、财富,只问家长所住的区域。既然如此,那就应该有一大帮官员的孩子,哪怕是教育局长、分管市领导,他们的孩子也只能上普通学校。可事实上,我们见到有几个官员的孩子上普通学校了?这样的问题,显然就出在含水分的“就近入学上”。 

  并不否认,再牛的“牛小”,都会有一部分指标是划给所在的学区。但指标划多少,却别有玄机。事实上是,教育部门截留下来了许多指标,这些指标就是用来交易的。据说在一些地方,分管领导、一把手局长、副局长、校长……权力体系内的头头们,拥有的指标都是公开化的,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少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指标留下来,就是给像黄先生这样有一定关系但关系又不是太硬的。这样的指标,既照顾了关系,又捞取了好处。想想看,一个孩子十万元,一年多少个孩子,赞助费是多少?而且据黄先生讲,几乎发动了所有的亲友关系,才通过中间人找到这所“牛小”的校长。种种走关系的花费,同样不可小觑。看来唯一的“正能量”,就是刺激了消费,拉升了GDP。 

  这样的就近入学,开了教育平权的一个笑话。真要是注重教育公平,那就把指标完全拿出来。当然,同一个学区不同年份入学儿童不同,在“小年”,可以适当扩大学区范围。实在不行,那就和车牌一样拿出来拍卖得了。最坏就像现在这样,被截留在某些人手里,以此用来给学校乃至个人谋取好处。最起码在当前,应该对赞助费进行审计,公之于众。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的阶梯,如果教育不公平,那么社会流动必然板结化。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公平是一种最基本的公平。“牛小”撕破就近入学的面纱,它告诉我们,围绕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已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优先满足这个圈子,然后才向外扩散。 

  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那就从小学开始,重新界定就近入学。现在,有权有关系的人,孩子都进了“牛小”,已经成了既得利益者,又哪来的动力推进教育公平?说起来也真对不起孩子,因为自己没能力,没成为有钱有权者,结果只能让孩子上最普通的学校。(毛建国)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