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甘肃永登县地税局20天突击收税6000多万元,而湖南常宁市国税局则暂停年假和双休,全力投入征税工作。报道说,这是因为经济大幅放缓,各地财政收入告急,但上级下达的增收任务要完成,于是各地都开足马力收税。
经济放缓还可以从宏观数据中得到印证。日前国家财政部发布数据,今年1—5月,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增幅同比回落19.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4%,增幅同比回落21.4个百分点。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价格涨幅回落和结构性减税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无疑是经济增长趋缓。
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很可能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长期趋势。10多年来,我国GDP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不过因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我国自身经济调整的需要,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回落到10%以下,能否再回到两位数增长,还是未知数。对此,经济界有一定共识,我国政府也已有清醒判断,“十二五”规划把年均增长目标定为7%就是表现。
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税收任务基数连年高速增长,习惯于超额完成任务。但是随着经济增长趋缓,税收也势必受到影响,由此一来,政府财政就不会那么宽裕,节约型政府建设的紧迫性立刻凸显。
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迅猛,政府可支配的公共资金丰实,花起钱来不免大手大脚,时有挥霍浪费的现象发生。如今,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行为也要随之变化,行政开支要有所节制,大手笔花钱既不合理、不可持续,也不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政府不仅要节约,还要合理使用税收累积而成的公共财政资金,必须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地安排公共资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资金最大化地服务民众而不是服务自己。在维持政府运转的基本开支以外,任何滥用公共财政的行为,都不会被民众所接受。
我国的行政开支一直居高不下,“昂贵的政府”饱受公众诟病。这就是说,财政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社会政治问题。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势下,各级政府尤其需要改变行为方式,须过“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