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造成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更应引起我们对上个世纪国际金融秩序的思考,深刻认识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学理论、对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对新型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政策选择带来的挑战,有利于我国未雨绸缪,制定长期的、积极稳妥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我们不要低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性。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问题出在虚拟经济上,而不是出在实体经济上。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没有结束,关键在于危机远并没有解决,美欧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有毒金融资产”仍然威胁着美欧的金融机构安全运行。
那么这种“有毒金融资产”是什么?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泛滥发展的场外债券衍生品市场。其中,一类是有资产担保型的债券,或者叫做资产证券化产品,通常被简称为A B S,房地产按揭贷款债券、商业地产按揭债券、汽车贷款抵押债券、信用卡贷款债券和美国的“两房”债券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基于信贷违约发展起来的衍生品债券,欧美国家在金融创新的年代把各种信贷违约的可能性形成一种合约,然后通过柜台市场出售给金融机构自营,或者是发售给中小投资者,以达到转移信贷风险的目的。信贷违约掉期(C D S)和信贷违约权利互换(C D O )属于此类债券衍生品的主要形式,当然还有外汇和利率风险为标的的其他债券衍生品。这两类债券衍生品为什么能够成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呢?原因在于它们在场外市场过度衍生和过度发行,成为欧美金融机构普遍自营持有的金融资产,一旦泡沫破灭,则变成欧美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巨亏。
据统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高峰时期,场外信贷衍生品债券的总市值大约为605万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它的市值下跌到只有25万亿美元,如果605万亿美元减掉25万亿美元,账面亏损就是5 8 0万 亿 美 元 。2 0 0 9年 美 国 的G D P14 .8万亿美元,欧盟的G D P总值15万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美欧要想解决金融体系内的各种信贷衍生品债券亏损问题,需要20年的G D P总值来弥补这个金融资产“黑洞”。目前这580多万亿美元的场外衍生品债券大量分布在美国和欧洲的银行手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保证美国的经济体系不垮台,美国采取的救市政策就是通过财政部持股的方式把大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股权国有化,把银行都办成国有的。另一条措施是通过联邦储备银行去收购面临倒闭危险的大型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手头持有的上述有毒资产。大家知道,美联储过去是不持有金融资产的,美联储外汇储备除了约8000吨黄金和1000亿美元外,几乎没有其他储备资产。现在美联储可以管理的其他金融资产将近3万亿美元,这都是些什么资产呢?就是收购大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有毒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