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从“硬”引进 迈向“软”吸收

时间:2012-07-12 14:28   来源:经济日报

  国务院日前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值得关注的是,《批复》针对金融改革创新的篇幅占到近三分之一,鼓励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这反映出中央对前海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对外开放的高度重视。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先行试验。例如,“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又如,“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等等。除了人民币国际化和深港金融合作,混业经营、放松监管、金融交易市场建设等,也是此次《批复》值得关注的亮点。

  实际上,深圳金融改革已酝酿多时,深港金融合作政策通道也已经逐步打开。早在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就为深港深化金融合作和深圳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

  2011年12月深圳出台的《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指出,通过支持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强化深圳作为人民币跨境流通主要渠道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重要主体的地位。

  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则明确提出,将利用深港两地畅通的支付结算互联条件,尝试逐步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出和流入的“无障碍通道”。

  深圳与香港地缘相接、经济相融,两地合作基础深厚,领域广泛。从早期“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到如今城市规划、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全面铺展;从最初注重引进资金、技术,到重视引进香港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制度规则的借鉴,再到如今的前海开发、高端产业深度合作,深港合作日渐默契,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此次深港合作发展再获“大礼包”,这不仅是香港的惊喜,也是深圳的机遇。

  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30年后,随着特区政策逐步淡出,加之内地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并与海外市场逐步融合,深圳面临“特区不再特”、“优势不再明显”的质疑,如何继续发挥“试验田”作用,不断开展探索与创新?前海作为深港合作的重要战略区域,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深圳可以通过这一新阵地,继续不断向香港学习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法治经验,学习社会建设的运作模式,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的过程,进而实现从“硬”的引进转向“软”的吸收。

  值得关注的是,《批复》支持前海开发开放有关的政策,不再是简单的“优惠政策”,而是先行先试、开放创新的特殊政策,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探索试验。我们相信,深圳将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以及开放早、经验多、法规健全等“特长”,借前海这一新阵地,再创新的辉煌。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