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艺术品交易市场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短期来看,此前备受争议的文交所并没有偃旗息鼓,近期,一些文交所还在扩充交易网点,推出创新产品,艺术与金融的对接还将在不断调整中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人们的疑问也如影随形,那就是文交所发展的空间究竟有多大?
文交所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所从事的创新业务主要是文化艺术品的份额化,即以对文化艺术品实物进行严格的鉴定、评估、托管和保险等程序为前提,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的艺术品份额合约。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不仅能够解决文化艺术资源整合与流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也是对文化艺术品价格发现机制和文化艺术品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就认为,文交所最大的特点是能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文化艺术资源,如何在发展中扬长避短,一需政府完善立法规制,二需自身遵循市场规律。
同时,文交所最大的功能是登记与鉴证交易,一旦二者得到重视,文交所平台上游下游的对接过程就可以更加自如。深圳文交所就在整顿后推出了艺术品银行业务,除权益登记、托管、集保、信息发布、交易结算、见证确权等全流程基础服务外,还整合信托、质押、保险、租赁、策展、授权经营等系列延伸服务,激活了艺术品的流通性与变现性。
其实,文交所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关键在于文交所自身的创新运营和国家的政策保障与监管。
从目前文交所的发展情况看,文交所要想创新运营,部分取决于艺术金融平台化发展的进程。为艺术品交易提供相应金融支撑是文交所的必修课,探索新的经验、模式、方法,在艺术金融的发展与壮大中,就能使自己也不断得到发展与壮大。
注意风险意识的培育与确立,同样是文交所获得未来发展空间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与国家设定相关风险控制架构、监管体系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务院出台有关文件,提出文交所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依法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原则,并对文交所的某些业务提出了限制,明确了“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等禁止性规定。不过,这些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治理艺术品交易市场乱象。下一步,还应在推动文化艺术品与金融对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国家已经确立上海和深圳两家文交所作为全国试点单位,这有益于国家完善相关规则和监管制度,探索出一个成功模式进而在全国推广。这也将为文交所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促进其健康发展。(姜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