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青年报》有两则新闻,有必要放在一起来解读:其一,超规格接待、高标准用餐,直至鲍鱼、鱼翅、辽参以及茅台、五粮液……公务接待中的奢华之风一直以来为各界所诟病。温州近日出台公务接待新政,明确规定,野生黄鱼、鲍鱼、鱼翅、辽参,以及茅台、五粮液等,均不得上桌。其二,安徽省蒙城县三义镇政府公款吃喝欠小饭店20多万元,17年未还。债主刘梦夫先后向蒙城县及亳州市法院起诉。2011年,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根据还款协议,刘梦夫于2019年才能拿到全部欠款。
多少年来,公款吃喝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痛心纠结的问题,“几十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成为治理公款吃喝最写实的描述。尽管如此,许多地方仍在探讨治理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方式,这不,温州又把奢华的公务接待当成了治理重点。
尽管温州的公务接待新政被归纳为“三严四禁”,“严格”和“禁止”成为新政的关键词,但诚如温州一职能部门的领导所指出的,关键仍在于如何严格地执行。众所周知,在过去治理公款吃喝的漫长岁月里,所出台的众多红头文件中,哪一个不把“严禁”当成关键词的?只不过,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譬如,当初“四菜一汤”被“严格”执行的时候,不是一度演变成“四盆一缸”吗?现在,茅台、五粮液被禁上桌了,换成二锅头是不是就能解决已成社会痼疾的公款吃喝之风呢?我看未必。
归根结底,公务接待中的奢华之风还是由不太奢华的公务接待发展而来的,而且,目前公务接待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只是奢华之风的盛行,更有假公务接待之名的自我接待和大吃大喝。这些年,像三义镇政府吃垮小饭店的新闻时有曝光,也许,在这些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积年吃喝中,并没有上过几次鲍鱼、鱼翅和茅台五粮液,而可能只是普通食物和二锅头,但这种公款吃喝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远不是吃垮了几家小饭店,更有民众对官员腐败和政府形象的直观感受。
温州公务接待新政中的亮点之一,就是公务接待卡的使用,改革方希望借此能够掌控各单位公务接待的情况,因为,公务接待卡的终端在财政局,“刷了多少次卡,每次刷了多少钱,财政局电脑都将显示。”可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倘若有单位不去公务接待定点饭店,不刷公务接待卡,而是采取“传统”的赊账方式——譬如就像三义镇政府那样,改革方又将如何应对?该如何去查证这种现象?
事实上,公款吃喝问题之所以难于治理,不是财政局未能掌控的问题,而是因为有些单位并不见得将公务接待消费反映在财务账面上,而往往以别的形式处理——各单位的“小金库”就是处理公款吃喝经费的“撒手锏”。因此,单是“严格执行公务卡消费制度”,单是严禁公务接待中喝茅台,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公款吃喝问题的。一旦执行无力,公务接待卡沦为了废卡,一切必将故态复萌,一如当初的“四菜一汤”、“四盆一缸”和满汉全席的轮回。
公务接待原本就是一个假命题,不妨想像一下,在没有公务接待制度国家,别说喝茅台,就是喝二锅头也无从报销,只能自己彼此间“AA”了,要那张煞有介事的公务接待卡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