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GDP数据岂能长期“掐架”

时间:2012-05-25 11:21   来源:广州日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GDP总量为10.80万亿元,而中国经济网记者汇总各地数据得出的结果却是11.28万亿元,两者相差4800亿元。

  中央和地方GDP数据不相符已经持续多年。两者背离的方向多年一致,即:地方GDP数据总是高于中央统计数据。GDP是国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数据,是衡量经济发展数量、速度的主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然而,中央和地方数据长期背离,不但影响这个重要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影响统计工作、数据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可能误导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重要决策。好在,中央层面对GDP数据统计独立出来,使得影响程度减少一些。

  造成中央和地方GDP数据严重背离的原因很多,什么统计口径不同,什么技术原因,笔者承认,根据GDP数据的内涵定义分省统计不排除出现重复统计的现象。但是,口径和技术原因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地方政府虚报GDP政绩,虚增GDP数据问题。从各省GDP数据长期单边大于中央,就足以证明各省一定存在虚假统计。同时,在实际统计中从厂矿企业、公司到乡镇,行政干预、领导干预统计结果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乡镇以下尤为严重。说到底,还是一个GDP政绩观没有彻底转变过来的问题。GDP增速越快官帽戴得越大的思想是始作俑者。

  统计数据失真问题何止GDP数据!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关键统计数据经常受到百姓的广泛质疑。最为突出的几个数据是:CPI增幅、房价涨幅、居民收入增长、失业率数据等。试想,中央和地方GDP数据“掐架”持续这么多年,迟迟不能解决,何谈统计公信力?怎能不影响一系列经济决策的正确性?

  树立统计公信力,整肃统计弄虚作假,不妨先从彻底解决各省GDP数据与全国背离问题开始。首先必须彻底解决地方GDP政绩观问题,淡化GDP数据考核,转向以民生项目为考核重点。其次,一定要严查弄虚作假者,不能让虚假的GDP数据给其脸上增光添彩。不妨对每次GDP增速前三名的省份深入其乡镇企业和各类经济体逐个进行排查,组织调查队深入这些省份的乡镇村庄开展典型调查,解剖麻雀。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给予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这要形成一种制度。再次,从技术手段来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各类经济体直接报送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的力度和覆盖面,以避免数据可能存在的造假干扰,从技术层面上减少地方行政干预的几率。

  各类经济统计数据背后都连着民生、牵扯到百姓的直接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政策决策的针对性、准确性。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义,捍卫真理,决不做辜负国家和民众的统计。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