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热传一条媒体报道,说是“统计称中国人均月薪位列世界第57位”,尤其“中国员工人均月薪不及世界均值一半”的题目相当醒目。
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做出统计的,是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其报告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约合人民币9327元。其中,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位列所调查72个国家和地区的第57位”。
多数读者的第一反应是“数据为假”,部分人立马想到“贫富差距过大”。这两种反应,都基于“中国员工工资低”这一事实判断。
细看报道内容,其中说法大为不妥。第一,对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用的是“人均月收入”概念,而对比的却是“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这两个概念、两种统计口径,没有可比性,由此得来高低序列排名,可信度有几分?第二,“72个国家和地区”,并不等于“世界”。由此看,“中国人均月薪位列世界第57位”这话中的概念和数据全都不对。
中国统计局的统计表明,2011年人均月收入约为2000元,这其中包括工资以外的收入统计。采用比较接近的统计口径,理应用中国的2000元,对比别处的1480美元(约合人民币9327元)。若这样对比,结果虽然难看,但大致上还不离谱。
如果联合国劳工组织采用平均购买力法,得出中国职工平均月薪为656美元的数据,对此我们插嘴评述还真不容易。可是,继而根据近期汇率将月薪折算为人民币,从而得出和中国员工工资大不相符的中国货币数据,这就有问题了。
国家统计局曾对工资“被增长”舆论做出回应,承认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较快上涨是工资总体增长过快的原因之一,同时承认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全国约3亿城镇就业人口,工资统计仅涵盖约1.3亿人。这回,联合国似乎也为中国人“代增长”了,是不是它也犯了统计范围过窄的低级错误?何况,严格推敲起来,就连“中国员工”这个概念,身为中国学者都难以界定。
据4月7日北京市公布的数据,2011年北京职工平均年薪56061元,月平均工资4672元。之前,上海市统计局公布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1968元,据此折算月薪约4330元。这倒是比联合国数据还要高一些,可是,中国没有几个能和北京、上海比肩的地方,靠几个高薪地区把全国平均工资数拉到4000元以上,这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收入与工薪涉及很多方面,全面客观地考察,还需看国民福利、税率水平、员工劳动产出等等。但无论如何,联合国给出的中国员工月薪很可疑。
公众关注并热议收入对比与排名,其主要原因为:在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中,作为经济动物的普通民众,对人生与生活的估价呈现简单化倾向;每个人都会参照信息介身于排名序列,从这类信息中发现自己的经济地位乃至生活意义。这种数据,往往具有指导或引导作用。
分配不公,应增加劳动者收入,社会贫富差距很大,这说法都没问题。不过,把一些很可疑的数据拿来用作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证据,也有问题。我看,对这样“国际数据”,官方当给予回应,做出澄清,以避免数据与表述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