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不仅能使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忧居”,更能实现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李春)“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6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海内外对此高度关注,普通群众充满期待。
为何新一届政府在此时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因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既要有效地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又需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要有效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还要逐渐化解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垫底子”。而棚户区改造作为既能惠民生,又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大事、好事、实事,新一届政府在全力推进。
事实上,李克强总理在上任伊始就提出,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更是细化了未来5年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逐步将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统一纳入改造范围;同步建设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同步使用。
今年2月,李克强在看望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群众时强调,“棚户区改造要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不仅能使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忧居”,更能实现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棚户区改造作为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抓手,显得尤为重要。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还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更能实现“解决低收入难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格局。棚户区改造不单纯是住房保障问题,还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进而形成参与各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棚户区改造的全面提速时机已然成熟,它无疑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助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