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事故大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大连石化公司一焦油储罐爆炸着火,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据中石油官网显示,该公司于6月1日始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2011年,中石油大连石化就因“7·16”输油管道爆炸等4起事故,被国务院认定为责任事故,64名责任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
还不到三伏天,但这几天却很“火热”,大庆粮库着火,大连石化爆炸加大火,这让媒体新闻也很“火”,到处都是火字头的标题和火爆的压题照片,这样的“火热”,当然也让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很“上火”。但是,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大庆粮库的负责人在谈到事故原因时称,“风太大”。
而“事故大户”大连石化的发言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说辞,已经被人说过了,总不能吃别人嚼过的馍吧。所以只能说:“从6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全面推进HSE管理体系规范有效运行”——事前就这么说,而事后还这么说。
大连石化出了很多事,也因此走马灯似地处理并撤换了很多人,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然而,这些“流水的兵”,并没有触动这块“铁打的营盘”,一切都是该火的时候就火,该爆的时候就爆。“流水的兵”们来的时候是旧瓶装新酒,而走的时候瓶子依旧,但酒也成旧的了。一个瓶子反复地装着新酒,也反复地将新酒变成旧酒,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瓶子”?
这个“瓶子”就是当前的安全制度环境,不幸的是这个瓶子还产生了“瓶颈”,而这个“瓶颈”是生在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中,并且“瓶颈”已经全方位地阻碍着安全制度的更新提升。“安全生产月”这样的东西,好像是个新东西,但它的新似乎只表现在每年更新的日历上,而行动上的新意并没有与日历的更新同步进行;“安全生产月”里面的HSE管理体系也很新,但这样的新也只是新在了对外发言人的嘴上,新在了对内宣传的墙上,新在了无数安全会议的纪要上。
这些东西再新,如果瓶子还在,只要通过管理者思想中的那个“瓶颈”的时候,都会被高高在上地“隔空”处理,从而无法接上现实安全制度需要的地气。在这个意识的“瓶颈”之下,一切制度似乎都是用来付诸于形式和开会用的,只要会开到了、开足了,就是尽了执行安全制度的全部责任,至于是否完全落实,会后就没人追究了,有个漂亮的会议纪要已经足够。所以说,大连石化爆炸事故频发,并不是因为实体的安全制度不够用、不够新,而是管理者意识里存在的“瓶颈”无法使实体安全制度完全落实。
在被“瓶颈”卡住的安全制度中,还有多少爆炸可能重来?难道安全生产制度这样的刚性制度,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大火才能“百炼成钢”? (马进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