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火灾事故发生后,粮仓的违规露天堆放、防火标准不严、电路设备老化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中储粮是国家粮库,烧了粮食怎么向人民交待?为回应民众质疑,官方对问题的发生和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的问题进行了重大责任清查,追究了有关领导这人。查清事故原因固然对对社会、对遇难者家属有了一个交待,可逝者已矣,有关部门更应以此为戒,把好事前关,才是告慰逝者最好的方式。
一是勤打“预防针”,杜绝“头疼脑热”。近年每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监管部门就是“按照上级指示”“紧紧抓好当前一段时间的安全工作”,大家谈及此事,往往有抱怨上级“草木皆兵”、“一人生病,全国上下都在吃药”的各种怨言。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本就容不得一丝漏洞,预防工作做得还不够,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生产厂商的安全意识、生产者遵守生产规律的程度、专家学者制定的安全预防措施。都是“预防针”。“预防针”打好了,自然能够抵御危害安全生产的病毒。
二是常查“小毛病”,防止“病入膏肓”。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没有发现问题,而是人为的监管不力。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此次火灾事故来说,领导对露天堆放粮食的错误指示、用电线路老化、消防标准不严的问题,粮仓管理单位、安全监管部门本应早就有所察觉,但是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反而放任自流,最后酿成悲剧。公众对中储粮本身自然是有所质疑,但是对政府监督管理的公信力更是一次严重打击。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把好了监督第一关,杜绝此类事故再发生。
三是大胆“动手术”,不要“怕开刀”。监督管理的错位,更大程度的是折射出当前权力系统存在的问题。笔者人为,对于做出违反储粮指示的领导班子或个人,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要对中储粮日常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对事故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查处。其次,全国的消防安全部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起安全生产的全面再排查,对有问题的生产者,要大胆喊停,对危害公众安全的项目,要勒令下马。生产者要提高从业素质,把不具备安全生产资质的生产经营者清理出本系统本行业,安全生产的治理固然是一次“阵痛”,但是只有根除危害安全的“毒瘤”,才能保证更好的发展。(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