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成为常态也是一种进步

时间:2013-05-08 14:12   来源:燕赵晚报

  去年上半年,云南漾濞县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九名科级干部,9名干部中8名为女性。5月6日,漾濞县委组织部回应称,这次提拔的9名干部是根据各岗位应试者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而任用,并未把性别作为限制条件。(5月7日《大河报》)

  社会舆论对年轻干部提拔的质疑声一直就没有停过,低龄、背景、内幕等等,常常成为人们围观的焦点、议论的热点。不难理解,现实中诸如“湘潭神女”之类的量体裁衣、看客下菜式的萝卜招聘、指定选拔,严重损害了选人用人的公平性,降低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旦有年轻一点的干部被提拔,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黑幕、猫腻,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份关注、多了一层担忧。

  多年实践证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让不少没有背景的平民子弟通过这一途径成为领导干部。同时,近年的高考、公考等各类考试结果也显示,女性比男性考得要好。选拔不等同于提拔,提拔容易受人为因素左右,而选拔要靠真才实学。所以漾濞县在公考中出现9个职位中女干部占8个,不足为奇。可是对漾濞县的回应,却依然有那么多质疑,这才是值得深思的地方。我们不可否认媒体监督、网民议政的正能量所在。但是我们也该注意到当前媒体的市场取向呈现“引导大众又暗合大众”的趋众化——以事实片段暗置倾向性结论。“只提拔年轻女干部”,这样的标题有炒作和误导的嫌疑,这种导向使一些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山东网友“热爱中国16888”的留言说得比较中肯:“县里选拔年轻干部是正常的事,选副科级干部更算不上什么大官。这里是择优录取,这些大学学历的女工作人员比较优秀才被选上,并不奇怪。”把问题向公众解释清楚,并跟大家坦诚对话、沟通,就能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误解。

  邓小平说过: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一个社会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更好地警醒职能部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实事求是地审视工作。干部任用中实行民意调查、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程序,正是为了拓宽知人识人渠道,让群众对干部和干部工作“评头品足”。当前,质疑成为一种常态,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浓了,向往公平正义的维权意识强了,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因此有质疑不见得是坏事,这样才能改进工作,才会推动进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