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飞机上的“全武行”之后,以下这一幕尤为温暖人心:2月16日下午,北京飞往贵阳的CZ6188航班上,七个半月大的小乘客病情突然转危。此后,从空乘员为他换座位、供氧、广播寻医,到征得其余全部乘客同意紧急备降,只用了20分钟。此外,全航班空乘人员及旅客共为孩子募捐了17425.7元人民币善款。
莎士比亚说,良善抵万金。小生命虽然没能被挽留,但全机组及乘客的良善之爱,却在“予人玫瑰”的同时,留给世界一片馨香。这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悲悯情怀,这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古道热肠,这更是“生命至上”的敬畏与信仰。
是的,我们承认这是一个道德重建的时代。转型期的变化、陌生人社会的到来,旧的秩序与价值式微,新的规则与理念百废待兴,于是,基于私利的考量,道德裹足、爱心蛰伏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更看到,这个社会道德生态的链条并未断裂:在郑州,一家面馆老板的困境牵动人心,市民以“全城吃面”的方式帮衬着、支持着;而在乌鲁木齐,春节前后又上演了一场“全城买鹅”为患病女子筹药费的感人故事……
从“全城买瓜”到“幸福饺子”,从“全城吃面”到“全城买鹅”,普通人之间迸发出的善意,震撼着每个人的心。这些故事借助微博等新媒体,在传递求助资讯的同时,也检阅着这个社会的温度与态度。无需英雄,无需壮举,凡人小善,力所能及,即便你忙得来不及去鼓掌与喝彩,也没关系。那些散发着柴米油盐味道的爱心故事,足以让我们在疲累之余心生暖意。
飞机上的爱心,更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便2012年,中国的“空中全武行”并不鲜见,但这些个案并不能遮蔽社会的良善底色,我们也不应以标签化思维动辄拿“素质”说事儿。譬如安徽打工者秦小亮在上海丢钱了,虽最终找回7800元,但各界捐款已达14650元——得到的真诚远比失去的不幸多,这是真实的人生。飞机上的冲突与爱心、风吹钞票里的不堪与真情——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是非与善恶同在,不只有雾霾蔽日,更有晴好天色。也因为这些暖人的善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所谓“道德滑坡”或“素质堪忧”等,某种意义上,才成为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面对公共议题的时候,秉持起码的客观和理性,是底线也是最接近真相的态度。今天,不要动辄拿国人素质说事儿,也是为了更有素质地走向美好的未来。(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