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莫/画
拖延14个月未果的“烟草院士”一事,终于激怒科学界。1月15日,在中国“‘减害降焦’,科学还是骗局”研讨会上,谢剑平赖以获得院士提名的“减害降焦”研究成果,被多名工程院院士、专家直斥为“伪科学”和烟草业骗局(1月16日《新京报》)。
“烟草院士”事件已经纷纷扬扬闹了一年多,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最终说法。有关方面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无疑引发了科学界更大的质疑和不满,于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声讨行动再次出现。首先有一点应该肯定,那就是众多的专家、学者之所以抓住“烟草院士”不放,并非是出于个人恩怨,而只是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对公众身体健康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相比之下,“烟草院士”谢剑平一方就“低调”了许多,社会各界几乎听不到他们发出的声音。然而在公众看来,“词穷”的背后是“理亏”,正是因为“减害降焦”的所谓科研成果经不起科学的检验,所以谢剑平作为争论漩涡的关键人物,一直在刻意躲避外界的关注,不是他不想回应,而是无法回应。
控烟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社会难题,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一个社会难题。很多国家也都在如何控烟减少烟草的危害上绞尽脑汁。那么,关于“烟草院士”研究成果如果真的有效,世界上其他国家或烟草公司不可能不来“取经问道”。
直接的证据和间接的证据都表明,“烟草院士”的“科研成果”,最大的作用不是帮助公众减少烟草带来的危害,而是帮助烟草公司卖烟。这不但与一个专家学者的公共使命相背离,有违科学伦理精神,而且也与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同样相悖。作为已经加入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作出控烟承诺的国家,不见采取什么像样的控烟举措,却允许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科研成果”间接帮助烟草公司卖烟,无论如何都是不妥当的。
“烟草院士”事件闹得越久,影响越坏,包括中国工程院在内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快调查的进度,尽快给这些义愤填膺的专家、学者,也给公众一个科学的结论,一个实事求是的说法。(苑广阔)
[责任编辑:扶海涛]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