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得绕过专家看本质

时间:2012-12-19 15:25   来源:北京晚报

  最近,两个专家在两个不同场合的言论、态度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一是北大的李可基教授,因为替含塑化剂的茅台背书和洗白三聚氰胺的言论,李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郑重致歉;其二是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因为在电视台节目中解读两起民工冻死事件时面带笑容被网友批冷血,唐钧表示,他平时的面相就是这样,做节目时未刻意注意自己的表情并在微博第一时间向公众道歉。

  两位专家都道歉了,但对李教授网友并不买账。据新华社“中国网事”总结,主要质疑点为:李可基教授被邀请参加研讨会,对茅台媒体见面会全然不知?难道行业协会在诓李教授?为什么媒体见面会上没有其他专家的声音?研讨会只邀请了李教授一个人?没有任何报酬?去贵阳开研讨会,往返行程开销如何?这些都有待李教授认真回答。而对唐秘书长,则有着两派不同意见,一派认为抓住“笑评”不放是道德洁癖,专家不是演员,没受过控制表情的专业训练;另一派认为,只要有同情心就不该面露微笑,君不见“微笑局长”杨达才的下场吗?其实这个口水仗打得意思不大,大家只要想想那个以“含泪劝告”闻名的作家,就能对“闻其言、观其行”有个深度的认识。

  如果说唐秘书长的微笑面容是个技术问题,那李教授所面对的都是一些本质问题。现在专家教授的名声不太好,以至于原来高高在上的他们如今都学会迅速道歉了。对于民众来说,因为专家教授干的就是表述观点的活儿,所以抓住他们不时冒出来的“幺蛾子”就分外容易,无论是力挺还是拍砖都可以精确打击。但是,需要提醒公众的是,不能光顾得批评这些人而疏忽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呼吁制度建设,比如提请政府重视、监督政策执行等。专家教授是雨后春笋,年年能盛产一大批,他们中的有些长成了有君子风骨的翠竹,也有些如毛主席所说“嘴尖皮厚腹中空”,通过舆论去芜存菁很重要,但被他们吸引了“火力”,忽略了能真正对社会起到改变和影响的制度建设,就得不偿失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