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你看好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吗”为题的万人民调显示,分别有56.6%、52.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对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和自己未来10年的生活有信心。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75.4%的受访者认为贫富分化严重,最为焦虑贫富分化阻碍国家发展(11月6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搜索了一下,所谓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75.4%的受访者为时下的贫富分化问题焦虑,一是说明大多数国民,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还比较关心政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民对时下的贫富分化问题焦虑,是一件好事;二是说明贫富分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严重到成为一种挑战、困难甚至是危险。
这种普遍的社会焦虑是如何炼成的?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是一直在不断提高的,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蒸蒸日上。然而,在一个普遍水涨船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却日益扩大,收入分配不公和社会公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及GDP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却是国民无法从一路飞升的GDP和税收增长中享受足够的福利,从而出现工资收入缓慢增长,居民生活成本节节攀高,教育成本以及医疗费用的不堪重负,贫困生缴不起学费上不起学等现实境况,从而陷入了一个“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怪圈。
众所周知,我国人均GDP早就超过了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一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而现在,我国可以说正处于公共产品需求的大扩张阶段,人们已开始由对满足温饱需求转为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
但是,与这种需求相比,当前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保险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与保障却难以让人乐观。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吴忠民指出,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国家仍缺乏“兜底”的东西,公共产品的投入严重不足,国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愿望难以落实。房价高居不下连年飞涨,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中逆市上扬,涨势逼人。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不可否认很多公众都生活在“通胀焦虑”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普遍焦虑之中。
事实上,在这次民调中,未来十年公众最期待得到改善的三大领域分别为医疗、教育和食品安全。众多改革中,收入分配改革是最受公众期待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民焦虑的心结所在。
社会学家吴忠民曾提醒我们,一个充满普遍焦虑的社会,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其本身脆弱不堪的神经,可能随时会因风吹草动而中断中国的转型之路。以国家的善意,缓解国民的焦虑,提高国民的公共福利和幸福感,应为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不容回避,且只争朝夕。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对症下药。这——就是促进共享,增加公共福利,促进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最高境界,就是所谓“善意的国家”,即以公共福利最大化为其效用函数的国家,能够洞察公共事务的性质并能够充分解决公共事务问题的国家。笔者认为,现在该是用“国家的善意”来理疗国民的焦虑之痛,来实现最高层次和境界的社会公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