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抱怨运动”化解“焦虑帖”泛滥

时间:2012-07-23 10:06   来源:人民网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的一份调查显示,68.8%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焦虑帖”泛滥,其中,44.0%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焦虑帖”较多,24.8%的人认为非常多。55.9%的人认为“焦虑帖”泛滥会降低青年幸福感。专家认为,网络时代个体的抱怨被严重化和放大化,会引发集体焦虑。调查中,49.3%的人表示,年轻人应该有独立判断能力和质疑精神,远离“焦虑帖”。青年在遇到焦虑时,还可以看一些解释和缓解焦虑的书,帮助自己正确应对焦虑情绪。

  适当的焦虑不乏积极意义,可当焦虑形成泛滥态势,就值得警醒了:不要让负面情绪遮住了理智双眼,不要让灰色思维吞没了淡定纯净,不要让“集体无意识”动摇了独立主见。因此,不妨用“不抱怨运动”进行化解。

  “不抱怨运动”是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发起的: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色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他们改变了思维,开始用心、认真地打造自己的生活。人际关系终得好转,职业生涯也因而改善,整个人都变得更快乐了,已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调适教材。

  联系到“焦虑贴”,不妨从发展和辩证的高度来认识。当下,社会转型期是各种矛盾的突发期,不仅是我们,就算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也要面临一大堆发展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剑走偏锋,没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就上升到“全面危机”层面,进而产生无限的忧虑和焦虑,自信萎缩。但我们的生活真的这么值得焦虑么?拿当下的状况和我们30年前的国家状况相比,就不难看到巨大成就所在,这些成就是值得喜悦和欣慰的。因此,我们应该用宽容和包容,化解所谓的“公平焦虑”、“焦虑贴”泛滥,对未来充满信心。

  再说了,年轻人上班时间不长,阅历尚不丰富,能力还不够练达、纯熟,在各个领域的地位和收入待遇,还达不到顶尖水平,那是很正常的。因为和那些饱经风霜者相比,也存在不少距离。所以,不要光看收入、住房差距,还要看看能力差异等。而这些差异的缩短,也需要时间、历练,我们何必动辄抱怨,满腹牢骚,成为“焦虑族”呢?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态势,对之,我们仅仅聆听和参与是不够的,更要进行深度思考、理性辨析。发言者如果能站在客观公正的高度认识问题,这种争锋尚 可鉴取;但如果仅仅站在自以为是的偏执高度认识问题,我们就应该谨慎附和、慎重围观。动辄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甚至没有思考就作出结论,陷入一种“焦虑从众”,就更是一种糊涂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吸引力法则”:“当你抱怨时,你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然后你抱怨这些新事物,又引来更多不要的东西。你陷入了抱怨轮回,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这样一直反复延续,永无休止”。焦虑和抱怨反而会带来更多负面情绪。“焦虑贴”的泛滥与这种负面吸引也有关系。所以,尽可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豁达坦荡、独立从容,无论对自我,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当然,“不抱怨运动”不是让人们“没一点脾气”,而是说,社会客观态势就是这样,任何一种社会环境的改变都需要时间。既然暂时改变不了环境,不妨先去改变自己,不去抱怨、不做无谓的牢骚,这样反而能为自己打造更多的恬静和发展机会,在循序渐进中改变未来。(耿银平)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