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饭遇“闭门羹”,未被习惯的温情

时间:2012-11-07 13:42   来源:工人日报

  11月4日的北京,连续降雪造成110国道封闭,滞留在国道上的大货车司机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大榆树镇为司机送上热乎乎的盒饭。负责送饭的工作人员说,很多司机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轻易打开车门,“我们还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比预计的时间要长很多。真希望司机师傅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为我们节省出时间自救。”(见11月5日《北京青年报》)

  冰天雪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几个小时没有吃喝,这时面对有人送上门来的免费餐食,有些司机还是不能放下戒备之心,还需要送饭的人反复“做工作”才开门笑纳,这叫人情何以堪!大榆树镇政府为滞留风雪中的司机免费送饭,灾难面前这份担当,我们应该充分褒扬,笔者不认同网络上那些以“会不会一份饭报两份的账”之类的言辞,但我们确实可以反思一下,饥渴的司机为什么不敢接这份雪中之饭?

  一个社会,如果人们连一些正能量都不能开门相迎,一定是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或许在司机看来,有人雪天免费送餐的事太反常了,以往这种事情不仅没见过,并且很少听过;或许在司机看来,雪中送炭是奢望,雪上加霜才正常,不是有报道说村民扛着方便面20块钱一袋敲车叫卖吗?或许在司机看来,被拦住罚款才是常事儿,在与相关部门的交往中,很少见到温暖的关心,更别说“免费的午餐”……我们无法判断不敢开车门的司机当时被什么念头所主导,但他们的选择一定是受之前生活经验的影响。

  这是一种未被习惯的社会温情。这种温情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公民与政府部门之间交往的防线与态度。只有在习惯于帮助别人、接受帮助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缓解对于内心的包裹,才会降低过度的防范之心。兴许,这对我们不少人来说,还有点不习惯。我们习惯于用利益来理解问题;我们习惯于用掏钱这所谓的市场手法来自我化解困境;我们习惯于在电梯里绷紧面孔、“不和陌生人说话”;我们习惯于遭遇某些部门的冷脸而不是雪中送炭……

  人际之间如果日常是干涩的,又如何指望在冰天雪地里让温情流淌?扪心自问,自己若是那冰天雪地里的司机,能否做到敞开心扉、接下政府部门雪中送饭?

  不要指责司机们的过度戒备,不要调侃这雪地里让人尴尬的一幕,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从雪中送饭遭遇“闭门羹”的尴尬中除却自己。有必要问问自己:日常里,我们是社会温情的生产者,还是单纯的耗费者?政府雪中送炭之类的社会服务是否做得太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常常为他人提供帮助?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