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会”要从小处着眼

时间:2012-11-01 14:59   来源:法制日报

高岳/画

  “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近日,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社会”的概念。2011年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10月30日《新京报》)。

  伴随着央视一句“你幸福吗?”的追问,“幸福”已经成为中国大地上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不仅网友热议,媒体跟进报道,就连多省市的官方文件也融入了“幸福”的概念,幸福正成为各地政府施政的目标。湖北、广东对幸福积极测度,“幸福山东”、“幸福江阴”等呼之欲出,大有将幸福指标取代GDP指标之势。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国家发展成果的最终落脚点无非是要落在每个人的头上,将个人的主观感受作为政府施政的考量之一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因此,尽管对幸福准确测度还存在诸多难点,但将其纳入施政目标中不得不说是件将人民的感受放在心里、将群众的呼声记在心间的大好事。

  然而,抽象的幸福施政目标和每个人心中的幸福感受还存在巨大差距,政策层面的幸福概念也不等于一个个具体的幸福人生。相比于考量幸福的指标问题,各地政府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抽象的幸福概念同每个公民的生活无缝对接。

  毕竟“幸福社会”还是个口号,如果不能将这个抽象的原则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实施的制度,那么“幸福”可能只是流于空洞和泛化。幸福关系到民生的方方面面,正如湖北省在编制幸福指数统计指标体系时,把影响幸福指数的要素归并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条件7个方面,政府的工作正是要加大力度将这些方面细化、坐实。

  幸福是具体的,政府追求“幸福社会”的工作同样靠具体的措施来体现。要想让每个人都能感到幸福,应该从小事上着眼,从每一项民生入手。比如,城市空气好了,每个人都不用再担心PM2.5影响健康,那么他就是幸福的;城市交通不再拥挤,每个人下班就能及时回到家,那么他就是幸福的;城市幼儿园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每个家庭都不会为入园难发愁,那么他就是幸福的……这些点点滴滴的幸福汇集起来就是那句“你幸福吗?”的完整答案,也是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真实写照。

  让群众感觉到幸福并不难。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还大量存在,但只要每个人都能看到政府是在扎扎实实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为公众的幸福而努力,那么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暖的、都是幸福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