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此前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表示,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青年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日前,上海人社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至2011年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人约占登记总人数的30%。失业1年以上的青年群体总量约2万人。有人提出,与其在家待业、当“啃老族”,还不如去做蓝领工作,至少能够自食其力,积累工作经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2008人参与)显示,83.4%的受访者支持待业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受访者中,70后占34.9%,80后占338.5%。(7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待业大学生在家啃老,确实容易产生很多问题。正像网友说的那样:待业在家不仅会荒废青春时光,还会令人心志懈怠,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屈尊”做蓝领,不仅“可以积累更多工作经验和人生经验”“避免职业空白期”,还“可以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获得长远发展”。在笔者看来,类似的表达,舆论每年都会“苦口婆心”地时不时拎出来说说;而具体到现实,想必很多待业大学生也会根据自己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在是否选择做蓝领的问题上,给出理性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这一点,无需赘言。
在笔者看来,类似的规劝,或者说是劝导,是必要的——我们的社会,需要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但与此同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一些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做蓝领,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肯“屈尊”的问题。比如说,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脱节和断裂:一些高校的专业教育,既不能在学识培养上有所作为,也不能在技能培育上让学生有一技之长。高等教育当然不该是技能教育,但如果不能兼顾学识与技能培养的平衡的话,“产出”一大批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难道只是学生自己的错?最为关键的是,这个问题,历来都被论者提及,但一直都未见明显的改观。
还有就是,当很多人都在规劝待业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时,我们的社会,在为提升蓝领工人的收入待遇、增加他们的社会保障层面,做出了让人满意的努力了吗?目前而言,情况还很不乐观。而这,也正是很多待业大学生,一心想在公务员考试,或者在事业单位招聘中,试图谋取突破的原因——虽然这也是一定程度的“赌博”,但如果能够“赌赢”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为诸如养老、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揪心。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共性的认知,所以才有75.3%的受访者期待提高“高级蓝领”的收入和待遇、73.2%的人建议出台政策建立平等的社会保障与用工制度。
一定程度上讲,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虽然近年来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选择待业,但整体而言,在父母庇护、合理分流等情况下,状态依然“可控”。而这样的“可控”时期,应该成为高校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完成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时期,应该成为涵盖蓝领工人在内的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完善更大作为的时期。也就是说,舆论在规劝大学生要学会“屈尊”做蓝领的同时,也一定要在从人才培养到人才接纳的全程,逐步打造好能让待业大学生体面从容做蓝领的条件。否则,类似的话即便年年都在说,但还是会给人留下“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印象。(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