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城管执法,身份不是最关键

时间:2012-07-17 10:27   来源:法制日报

  朱慧卿/画

  “朋友,握个手!您的车不能停在马路上,请离开!”7月14日下午,在合肥市北二环,“洋城管”普林斯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规劝一个违章停车的司机。司机愣了一下,随后紧握“洋城管”的手笑了,很配合地将车开走了。普林斯是一名来自中非的留学生,他当天和来自阿富汗的贾瓦德、南非的秦波一起受聘为庐阳区杏花村街道的城市管理志愿者,与城管一起上街执法(7月16日《新安晚报》)。

  说是洋城管,其实并非真正的城管,而是城管志愿者。由3名在中国的老外,简单“客串”一下城管,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奉献爱心,正如来自南非的洋城管秦波所称,他来合肥一年多了,听说合肥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他也想为这座城市作点贡献。当志愿者不错,但在执法中出现问题,如何解决?

  应该说,洋城管的出现确实刷新了人们的观感,让人耳目一新。而从实践效果看,还不错。比如,有司机违章停车,面对洋城管的劝阻,司机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紧握洋城管的手笑了,很配合地将车开走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中国人历来热情好客,对外来的和尚较为友好,面对老外执法,无论是出于对老外的本能友善还是基于维护中国人形象的心理,一般来说都会配合。

  更应该看到的是,国人执法也好,老外执法也罢,外在的身份并不是最关键,执法理念才最重要。人们一提起城管,便啧有烦言,轻易地给城管贴上不堪的标签,这与少数城管热衷于暴力执法有关。很显然,如果洋城管执法(作为志愿者,实际上没执法权)时,同样态度恶劣,甚至迷信暴力,再老实的摊贩急了也会“咬”人,才不管你是洋城管还是土城管。

  洋城管怎么执法,能否达到效果,如果面对不同的摊贩,光靠热情还不够。前不久,合肥市城管局评出首批“雷锋式城管队员”,肥西县城管队员刘正霞当选。究其原因,刘正霞有次巡查时,发现一名瓜农在主干道上占道经营,她多次上前劝说,但瓜农却对她进行谩骂、殴打。整个过程中,刘正霞始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得到了现场围观群众的支持和肯定,自发上前保护刘正霞,并控制了行凶者。如果洋城管遇到了这样的摊贩,该如何处理?

  改变城管形象,寄希望于老外,注定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当前,城管存在“一重一多”现象:一重,即承担的任务繁重,城管动不动就被推到一线,大大小小许多事情都交给城管;一多,即手中的权力多,城管到底有多少权力,又有多大自由裁量权?很难说得清。有人粗略统计,城管的执法覆盖13个领域:市容、环卫、城市规划等,拥有三百多项职权,有城管队员甚至自称,只要没人管的事儿民众就会找城管。一方面是任务重,另一方面是权力多,这是城管气势汹汹、怒向摊贩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当前诸多因城管执法引发的闹剧,往往是源于体制积弊,诚如学者所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体制上解决问题,就会有两种极端结果,城管要么暴力执法,要么不作为。

  一言以蔽之,老外当城管只是噱头,虽有善意,但意义不大,唯有进行制度性变革,才能走出困境,打造城管与摊贩良好相处的关系。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