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华夏卫生路,气派独古今。”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健康报》头版发表了自己所作的“水调歌头”一词,畅谈医改,他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在部委机关报纸头版发表诗词的部长。
孔子在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时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官员作诗填词,在古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这是由中国当时的文官选拔制度决定的。现如今官员作诗填词成了稀罕事,个中原因众多,我想除了“才情”或许不足,可能还跟“真情”“豪情”每每被现实利害关系层层包裹有关。
陈竺作了词,还主动联系报社,最后原汁原味地发表出来,这份勇气至少值得称道。报社采编“围观”部长作品,“大家都觉得很新奇”,正说明当前高官的“个人创作”很少见,敢于不“藏拙”拿出来公开发表的,更是难得一见。作为一件文学性的作品,拿文学评论的话来说,作品一发表,作者就“死了”,这件作品的成败得失得交给读者评说了。就这首“水调歌头”来说,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咋样呢?
诗“可以观”,陈部长的词,无疑是观察认识当前医改风潮、揣摩站在潮头上的领导人物思想心理的最佳文本。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电视电话会及工作座谈会召开了,第二天又将赴武汉出席全国推进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更“欣闻7月1日起深圳全市公立医院革除‘以药补医’,启动综合改革”,于是作者“心潮澎湃”,诗兴难遏,无限豪迈也就诉诸笔端了。这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医改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深圳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医药分开的破冰,医生薪酬制度的改革,似乎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诗“可以群”,诗歌可用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起到聚合群体的作用,我想这也正应该是陈部长不甘一人独享“水调歌头”,而要让它在医改浪潮中成为一支鼓舞士气的战歌的原因吧。如果说“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一句表达了他敢于趟过医改深水的勇气,那么“积弊除,制度新,政先行”一句则是对现行改革制度的充分自信。诚然,像一个演讲者,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演讲内容并融入激昂的热情,才能让听众共鸣,但我想在“华夏卫生路”依然荆棘丛生、迷雾重重之时,不要过于自信而“轻敌”,还是要多听听社会各方面的评论,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洪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