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再负债搞建设、盲目扩张,要为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卫生行业、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留出空间。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们一方面期待公立医院在这一轮医改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公立医院过快扩张,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2010年陈竺部长就曾明确指出,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增加了运营成本,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削弱了基层医疗服务卫生体系。今年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公立医院的“扩张病”不仅没有治愈,甚至很有可能还在不断扩散。那么,公立医院的“扩张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
笔者曾把公立医院的“扩张病”诊断为五种“病”:一是“监管病”。公立医院多年前就在盲目扩张,而监管严重滞后;二是“垄断病”。医院已有较大知名度,通过扩张来巩固江湖地位;三是“政绩病”。盲目扩张的背后有地方公权力推波助澜;四是“攀比病”,即大医院的扩张竞赛;五是“腐败病”。在扩张中捞好处。
表面上看,公立医院扩张后,优质医疗资源比原来分散,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但实际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因为,优质医疗资源继续在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缺少生长空间。而公立医院大肆扩张所产生的成本,则主要由患者来埋单。
笔者多年总结发现,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有多种方式,有的热衷于建大楼、买设备、增加床位;有的直接在外面建立分院,还有的是兼并其他医院。值得注意的是:连协和、同仁这样的著名三甲医院也在“跑马圈地”。
遗憾的是,公立医院“扩张病”早在七八年前就有“临床表现”,而目前仍没有良方。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今年3月指出,限制公立医院扩张,问题是谁来限制?各地都想把自己的医院做大,无限制地扩张,把下面的病源一级一级往上吸。这显然给了公立医院野蛮生长的机会。
笔者以为,治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病”不能指望地方医改方案,需要国家医改方案明确规定,比如,明确监管责任人来约束公立医院扩张;再比如,把公立医院扩张的相关审批权收上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门槛;对每家公立医院的床位数、门诊人数、负债情况划出“红线”,对触线者严惩。
地方政府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缺乏积极性,即使想作为也不知如何作为,因此,需要国家进行总体指导和硬性约束。总之,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绝对不是公立医院一家独大,必须与民营医院平等共存,只有在公平竞争中才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