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广州地铁已开通的8条线路中,共有423个出入口投入使用,近期规划中尚未开通的出入口则有49个。这意味着规划设计的一大批市政资源被耽搁,民众福利打了折扣。
对于未开通的原因,官方的解释是由于拆迁协商不顺、合建项目延期以及市政配套没跟上。对于此番解释,市民当然只能接受。不过,作为纳税人血汗钱建起来的地铁设施,如此付之阙如,历经数年废而不决。这既是法律的软弱、规划执行的不力,也有社会诉求不被重视的“懒政”之嫌。为何城中村说拆就可以数月之内夷为平地,但造福千万人口的地铁站,却没人监督其落实,大项目变得如草芥一般呢?
建设每一条地铁线都是花费巨额的财政和贷款,地铁是服务平民的,是城市交通的最后希望。百姓对地铁的支持度远高于其他大项目。既然承载了民意,那么作为被委托方的地铁公司及规划建设部门,就应该不负重托。人们无法要求地铁能多快建成,但至少要求地铁不能是“残缺”的,是真正连通地面地下空间的。如今8条线就积累了49个未通的站口,那随着规划地铁越来越深入城区各部,这个数字会不会越来越多,又如何向纳税人交差?
从技术层面来看,地铁建出入口没有任何问题,但涉及到外在的社会障碍,就不是地铁一家能解决的。因此法律法规应强制性和前置性地辅助这一“民意工程”贯彻始终,规定的出入口基本数量绝对不能缩水。然而,总有一些单位,以客流太大、影响安全为由阻止出入口接近;一些单位“烂尾”,承诺合建却迟迟无法完工;更有单位直接拒绝为地铁口而拆迁……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居然可以将公众利益视为粪土,却得不到追究和索偿,这都是政府部门应该反思的。
地铁再昂贵,都不好叫“浪费”,但地铁口不开,就接近是一种“浪费”。随着问题的积累和沉淀,地铁口不通存在变成“历史遗留问题”的危险。一方面黄金闹市对地铁口通达有着强烈诉求,另一方面地铁建得再多,功能却没法充分发挥。如此资源浪费,若再不在法律层面上得到破解,势必让地铁这一“广州品牌”成为笑话。(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