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经济学家邹恒甫是个不折不扣的“狂人”,少年得志的他时常郑重其事地自称“中国经济学第一人”。近日,邹恒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口出“狂言”,指责国内经济学界水平低下、信口开河,某些人不务正业,“有些经济学家捞钱误国误民”。(6月6日《广州日报》)
这不是第一次在舆论中出现的对经济学家的指责和非议,早在2005年,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就抛出了“内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言论。此言一出,舆论哗然,遗憾的是,被指责的内地经济学家们却少有反驳之声,那么,这次在邹恒甫的炮轰下,有经济学家出来反驳吗?
必须明确,经济学家是一种职业,而不是独处神坛的人士,也有私心,通过对一些经济学家的观察,可以说,所谓利益集团的御用专家等判断并非虚言,正是在这点上,几成贬义色彩的“经济学家”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而被“攻击者”也甘当沉默的羔羊。
曾经有主流经济学家声称,经济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经济学家是“道德中性的”,“或者是不讲道德的”。根据这样的逻辑,经济学家容易以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甚少为公共利益代言,以致有人说:有人站出来为公共利益说话的时候,千万要当心。
“有些经济学家捞钱误国误民”的判断如果属实,无疑是对公平正义的伤害,更有可能带来对弱者的侵害和社会的割裂。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缪达尔曾说,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应当满怀人类的同情心,献身于这样一个信条: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毫无疑问,社会需要经济学家对我国经济问题发表专业性意见。但在发表意见时,不能掩盖真相,不能仅仅为利益集团代言。要知道,公众如果一直不相信经济学家的话,将会降低社会的安全系数。道理很简单,公众和政府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因为经济学家的错误导向而产生危险的后果。
期待有经济学家能以足够的勇气来反驳“捞钱误国误民”说。经济学家“误民说”,谁来反驳?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