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的低级谣言为何还有人信

时间:2012-06-06 14: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最近几天,河北沧州、保定、衡水、廊坊等多个县市,几乎出现了家家放鞭炮、吃罐头的奇观。因为各地流传着一个类似的说法:某地的庙或塔倒塌了,只有放鞭炮、给小孩吃黄桃罐头才能保护家里的孩子,否则“神收童男童女”。有些居民表示,连续几天来放炮,生活和休息已经不堪其扰。各地政府部门和机构通过各种渠道辟谣,“绝没有庙或塔如何之类的问题”,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6月4日长城网)

  这实在是一个老掉牙的低级谣言。以红色或鞭炮“辟邪”,以桃罐头谐音“逃”避灾难,大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会在大江南北周期性发作。这似乎成了一种奇怪的社会学现象。就群体而言,大家无不对此低级伎俩嗤之以鼻,对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同胞自动传谣信谣跟风感到不可思议,集体回眸皆倍感荒唐与可笑;但体现于个体身上,在各种情绪的交织之下,谣风袭来之时能够保持清醒、不为所动的人又少之又少,这一回媒体报道时用的也是“几乎家家”的字眼。积弊如此顽固,显然不是简单几句“国人科学素养太低”就能解释过去的。

  从传播学而言,这是“恐怖传播学”的招数。借助公众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实现信息与情绪双向传递的社会感染,你感染我,我感染你,反复动态传播,引发人们的恐慌心理,做出冲动性的行为。

  从心理学而言,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理的放大。明知不靠谱,掏钱买个心安,反正桃罐头和鞭炮也不贵,被骗了损失也不算太大,客观上成为参与者、盲从者与以讹传讹者。

  从经济学而言,这是“病毒式网络营销”的阴谋。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万计的受众,病毒式营销已经成为网络营销最为独特的手段,在这类事件中却充满了欺骗性与不道德感。

  从政治学而言,这是地方政府公关能力的式微。一个荒唐谣言多天在多地区传播,不管当地政府部门最初是不屑于回应,还是反应过慢,或者不能透过各种现代传播工具及时有效辟谣,平息恐慌争取到民众的心理依靠,都有值得检讨之处。

  从社会学而言,这是社会免疫力低下的生动体现。一个社会难免会有各种谣言,重要的是有没有坚固的反应机制,各个链条上是否拥有强有力的免疫力。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缺乏足够高的素质面对谣言,从而无可奈何地成为谣言传播链条上的一分子,没有成为谣言的“粉碎机”,反倒成了谣言的“扩音器”。

  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低级谣言总能得逞,不必忙于撇清自己“仅仅是买个心安”,而是应该仔细检讨我们自身“不智”的地方:我们是否有根据因果关系来观察和思考事务的习惯?我们是否可以用“主见”回应对社会不确定性信息的忧虑?我们是否对盲从与被利用有足够的羞耻感?我们是否对不道德的病毒式营销展现了足够的谴责?各级政府是否意识到此类谣言肆虐背后的公关危机?

  没错,古代谣言多基于迷信和对科学的无知,今天我们有了科技的进步、即时性的信息化平台,依然缺乏足够的鉴别谣言能力。老掉牙的谣言,不能只有让人笑掉牙的闹剧感慨,更要有些“知耻而后勇”的反思,否则,谁知道下一个谣言正在哪个角落里窃笑着发酵?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