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区“单招”增加的不只是录取书

时间:2012-04-25 10:48   来源:齐鲁晚报

  从今年开始的五年内,全国680个贫困县约1万名学生,将成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益者,以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的方式考入大学。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惠菁表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一种补偿机制。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均可填报专项计划志愿。按照计划的设计,这批学生将主要进入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医学以及其他适农涉农专业。为了鼓励学生回乡就业,政策规定不为他们迁转户口,在校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 

  这项“单招政策”的设立,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希望借此缓解贫困地区升学率较低的难题;又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但也应当警惕,这种附加了多重条件的“单招政策”在力求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同时,可能造就新的不公平。 

  不能否认,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希望通过个人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自农村的未必就对这些涉农专业感兴趣,也未必都能适应相关的职业。但不转学、不转专业的规定,让这些单招学生失去了一次选择的权利。而对单招学生不迁户口,进行“另册管理”,相当于在他们和普招学生之间,人为地划出了一道鸿沟。等于在无形之中,为他们贴上了一张身份标签,也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里找不到认同感。这也许会让他们在未来择业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以“单独招生”的模式对贫困地区学生进行扶持,这其实是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还账”,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赐予,没必要去附加太多的条件。引导毕业学生回乡,可以通过提高待遇、给予政策等手段引导,必须警惕地方政府部门以户籍或档案做筹码强制留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树人”。剔除一切苛刻的条件,给予贫困地区的单招学生同等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扶贫。 

  扶贫助困、兼顾公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顶层设计”的美好初衷要落到实处,必须坦诚地面对现实矛盾。对于长期处于弱势的广大贫困地区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入学通知书,更需要真正的平等对待。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